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高鸿宾在2011年全国畜牧兽医会议讲话


  努力实现了草原政策的新突破,“三牧”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我国草原牧区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多种原因,牧区仍是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民生改善的薄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完成了“四件大事”,开创了“三牧”工作新局面。

  一是出台新政策。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牧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快牧区发展的18项政策措施,对牧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建立新机制。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草原牧区实施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1年在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入136亿元,这是建国以来草原生态保护方面投入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草原牧区开始走向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发展的轨道。

  三是召开盛会。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时隔24年再度召开,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为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明确了任务,实化了措施。

  四是完善重大工程。国务院批准了农业部等部门提出的《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从合理布局草原围栏、加强配套工程建设、调整补助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退牧还草工程。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草原保护建设资金180多亿元,完成种草改良面积1.5亿亩,建设草原围栏1.2亿亩,累计禁牧休牧轮牧草原38.7亿亩,政策性补贴已惠及数百万牧户。在实现保生态的实践中,草原工作从理念和政策上实现全面“破题”,确立了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指导方针,出台了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可以说,2011年的草原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草原投入前所未有,草原保护建设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为今后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打牢了基础。

  努力实现了苜蓿发展政策的重点突破,奶业振兴迎来了新的机遇

  苜蓿是“饲草之王”,是发挥奶牛遗传潜力和提高牛奶质量的优质牧草。从历史看,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几起几落,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结合不紧密。2011年,我们抓住国家重视苜蓿发展的机遇,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汲取经验,主动协调,全力以赴推动政策出台,实现了苜蓿发展政策的历史性突破。从2012年开始,国家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在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省,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2011年,我们从调查研究、出台政策和争取项目等方面全力推进苜蓿发展。在调研方面,先后深入河北、山东、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就苜蓿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以及和奶业生产结合情况进行调研,多次听取苜蓿种植户、草业企业、奶业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到黑龙江等省考察苜蓿发展情况,我也到甘肃农垦了解苜蓿生产,并专题研究苜蓿发展扶持政策。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道理说透,把政策建议提实。同时,积极主动和财政部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项目,在互动中取得共识,合力做好相关工作。国家扶持苜蓿政策的出台,将为苜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找到新的抓手,奶业振兴指日可待。

  “万事开头难”。2011年是“十二

  五”的开局之年,畜牧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全线飘红,为今后几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牧民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清醒地认识到,畜牧业发展的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剧,食品安全专注度不断提高,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宏观经济运行、气候条件变化、畜产品价格走势、农民养殖意愿等方面都有诸多变数,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巩固畜牧业发展好形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更有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按照更科学、更合理、更有节奏、更有秩序的工作摆布,千方百计做好2012年的畜牧业发展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疫病 畜产品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