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建立家禽药物学的必要性和思路探讨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较快。但是,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普及和禽产品与活禽流通加快,禽病的危害也日益复杂、严重。为了减少疾病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维护家禽健康、改善家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报酬,合理使用药物已成为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家禽药物的药物学、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应用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的规范和支持,药物防治的水准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一 禽病防治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其危害
  1 不合理用药现象
  (1)盲目滥用药物
  家禽发病后,不经有经验的兽医诊断,仅凭感觉和药品广告,自己随意选购和使用药物。由于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一种药物决不是万能的,因而常出现“药不对因”,不见起效,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尤其是近年来大量未经国家批准的多种生物制品以各种手段非法入市,如疫苗、粗制抗体等应用于临床,导致病原扩散、传播和疫病流行。部分化学药品和中草药制剂被肆意扩大疗效和应用范围,使药品的疗效认定和疾病的有效控制难度大大增加。
  (2)忽视疫病预防
  许多养禽户防病意识淡薄,不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和疫苗的预防接种,往往是家禽发病后才用药或不按养殖实际合理用药,结果严重影响了药物防治效果的正常发挥和科学评价。或者是认为只要用了药就万事大吉,不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消毒效果怎样,常常出现疾病爆发。
  (3)药物剂量不当
  临床用药剂量不当最常见的是用药剂量过大和使用剂量不足。部分养禽户认为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而无限制的任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并易出现耐药性普遍、药物蓄积、残留甚至中毒。例如,家禽的磺胺药中毒、痢特灵中毒、抗球虫药中毒、氯霉素残留等均常有报道。此外,目前禽药市场不太规范,一些药品没有标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养殖户贪图便宜,购买含量不足或含量为零的假劣禽药,或相同成分和含量,不同商品名称的药物重复使用,结果是“换汤不换药”。
  (4)用药疗程不当
  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需要一定的疗程。但很多养殖户(场)在用药时见好就收或用药1-2次没有明显好转就换药。由于疗程短,机体已受损伤组织的修复要有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因此治疗往往不彻底,造成疾病复发或加重。 中国兽药114网
  (5)给药方法不当
  家禽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以及药品均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使用方法上不能照搬家畜和人的用药方法。如:青霉素钾兑水后作自由饮服,因为青霉素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在pH大于6.5时存放2小时即失效;家禽口服四环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食欲等。
  (6)配伍不合理
  一些养殖户对兽药知识了解甚少,总认为临床用药越多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一旦发生疾病,单纯从单一药物的作用考虑后随意配合,结果往往要么是疗效下降或无效,如青霉素与磺胺、土霉素与链霉素;要么是毒性增大,如盐霉素与莫能菌素、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合用等。
  (7)不合理评价药效
  药物、环境、家禽本身是影响药物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评价药物的效果,需权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药物都有一个效应时间。只有在效应时间后,根据死亡家禽与精神沉郁家禽的增减数、家禽的采食与饮水情况等,才能对药物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许多养殖场(户)一味注重使用了药物就取得了防治效果,忽略影响药物效果发挥的其他许多重要因素。
  2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1)疗效下降或消失
  不同性质的药物配伍使用后,由于联合应用拮抗或使药物减效的药物,可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消失。
  (2)耐药性
  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指某些药物在连续反复应用后,病原微生物对其敏感性降低。给药量不足(给药剂量减少或药物含量低)或长期使用一、二种药物,由于选择压力,会使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霉形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菌株的形成和增加,使许多常用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从而导致各种药物临床使用寿命越来越低,可供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少。大量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使得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对这些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医学上使用的同种或同类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而动物体内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可能会通过R-质粒介导传递给人体。这样,就容易出现抗感染药无法控制人体相应细菌感染性疾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禁止同期使用抗菌药物于医药、兽药和禽药,建立必要的家禽专用药物;生产中禁止低剂量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禁止超过有效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定期交替使用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能解决的疾病,最好不用广谱抗菌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剂量 残留 细菌 饲料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