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畜禽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在慢性热应激状态下,畜禽喘息过程中呼出大量CO2,H2CO3=H++HCO-平衡遭到破坏,在高温环境中,血液中醛固酮水平增高,进而促进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排H+、保Na+、排K+,引起H+随尿流失增多,相应发生HCO3-回流入血液增多,H+浓度下降,在血液PH值上升,形成呼吸性碱中毒。解决办法是在鸡饲料中添加0.1%~0.5%的碳酸氢钠和0.3%~1.0%NH4Cl,使鸡呼吸次数、喘气率及血糖显著下降,血液PH值下降。

碳酸氢钠对缓解奶牛的热应激作用也很明显,可在奶牛瘤胃中起缓冲作用,中和青贮饲料的酸性和胃内微生产生的有机酸,使瘤胃的PH值保持中性,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的环境,有利于维生素、糖类的消化,促进奶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防止瘤胃酸中毒。牛每头每日可补充50~200g。猪可在每kg饲料中加250mg。牛也可添加乙酸钠,按300 g/头/日添加。

钾是影响畜禽热应激的主要因素,在高温时期,可刺激水的消耗和尿的产生,有利于生理调节。鸡每日需1.8—2.3g,正常情况下,鸡、兔是不会缺钾的,所以,也无须补充,但在高温应激情况下,因为尿中钾排泄增多,易发生低血钾,所以,必须补钾,鸡在饮水中加入0.1—0.3%的KCl,兔在饮水中加入0.2—0.5%KCl,牛每头每日补加180gKCl即可保证钾的需求。值得提出的是无论是碳酸氢钠还是氯化钾、氯化铵都不可以过量和长期应用,以免产生毒副作用和在乳肉中残留,不但影响畜禽产品的外销,还有害于人类健康。

碳酸氢钠是适宜多种畜禽抗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效果确实。但是碳酸氢钠可与多种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发生配合禁忌,使对方或双方失去抗热应激的效果、值得注意。

与延胡索酸、柠檬酸类制剂配合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类,使配合双方都失去抗热应激的作用。与维生素C配合,是维生素C被破坏,失去抗热应激作用。与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配合可使阿斯匹林分解,失去抗热应激作用。另外,不可与氯化钠同时应用,以免体内钠离子过多。可与氯化氨合用,但不可混合应用,以上下午分别添加为宜。

4.2抗菌素类 杆菌肽锌具有体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电解质平衡功能,能抑制动物体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起到缓解热应激的作用。可在日粮中添加40—150mg/kg。须注意,该药效虽然很好,但被“欧盟”列违禁药品,畜产品将走向国际市场,也应不用此药。维生素(微中态制剂)可使动物体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增加,还能产生多种酶,促进畜禽消化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在饲料中添加0.2%。莫能菌素(瘤胃素)属聚醚类抗生素,由肉桂地链霉素菌发酵产生,可使牛瘤胃内乙醛/丙醛比例下降,减少热增耗,缓解热应激,日粮中添加200 mg/kg。阿散酸(对氨基苯肿酸)是有机胂制剂,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产蛋性能,日粮中添加60mg/kg。还可在日粮中添加5mg/kg的黄霉素或15mg/kg的维吉尼亚霉素。

4.3有机酸类 柠檬酸可在机体内氧化成CO2 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作为缓冲剂使血液PH值下降。可添加0.25%左右。延胡索酸是一种酸化激,可调节酸碱平衡,防止热应激导致的血液PH值上升;还具有镇静作用,抑制中枢神经,使之产热少;并有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应激的能力,日粮中按0.1%添加。

4.4中草药类 抗热应激的中草药很多,调节体温中枢的中草药有柴胡、石膏、黄芩、黄莲、桅子、知母、青蒿、紫草、菊花等;通过发汗抗热应激的麻黄、薄荷、葛根、紫苏叶等;抗惊厥增静的蜈蚣、地龙、蝉蜕、朱砂、磁石、五味子、僵蚕等。刺五加对应激状态下垂体——肾上腺功能有保护作用,还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由于热应激对畜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一抗热应激添加剂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或最大限度的消除或缓解应激的影响。所以应因地(因时)制宜的采取复合缓解热剂更为有利。

5 选育耐热品种

以色列西伯莱大学Cahaner博士说,鸡热应激和冷应激不会通过管理措施而完全消除。只有在气候应激条件下进行遗传选择或通过将抗应激基因,引进鸡群,获得较强的气候应激适应力才能有助于在热应激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可见选育抗热应激的品种是减少鸡热应激的根本途径。

通过遗传基因选育影响羽毛结构或羽毛覆盖数量的单基因,已在国外鉴定了几个与耐热有关的基因,如少麟羽毛基因、裸颈基因、翻毛基因、晚生羽基因和伴性矮小基因等。其中裸颈基因对鸡的重要作用是增强耐热能力,提高平均蛋量,改善蛋壳强度,并有较好的产蛋持久性;翻毛基因使鸡羽毛翻卷,便于空气流通,利于散热,耐热性能好,提高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亡率。总之,这些基因鸡与正常羽毛的鸡相比较,在热应激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及饲料消耗均有所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奶牛 免疫 羽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