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畜禽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零零社区网友  2006-11-20  互联网

应激不但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性能,还能直接引起应激性疾病和诱发许多传染病,导致生产损失。因此从事饲养工作的人员应当了解如何在存在热应激的环境下消除或减缓应激的危害。下面谈几点减缓热应激的几种措施和方法。

1 营造凉爽环境

1.1畜禽舍的建设 畜禽舍应选建在空旷、高燥的地理位置,主风向30米之内不应有高于2米的障碍物,栋舍应坐北面南,长轴宜东西走向,舍高应不低于4米,以防阳光直射舍内及便于热量能自由上升,远离畜禽机体,舍间距离不应少于舍宽的2倍。

在舍四周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枝叶可阻挡太阳的辐射热;空地种植草坪,修剪草不高于0.4米,借助植物蒸发,吸收辐射热;舍内可空塘养鱼,其水面可降温。

畜禽舍墙周围种植爬山虎之类攀援植物或丝瓜、南瓜、葫芦爬蔓植物,搭棚架以利墙壁隔热,窗户遮阳光,其植物叶面可吸收20%的阳光辐射热,并且,这些植物又可制造氧气、涵养水分,产生生态效应。屋顶加隔热层并喷成白色,白色屋顶比深色屋顶表面温度低2--4℃。其配方可用白水泥40%、白乳胶16%、加水44%,充分搅拌均匀,用喷水机喷涂。还可在畜禽舍顶上覆盖草帘,灌注凉水,以利降温。

1.2 舍内通风 密闭的鸡舍要纵向通风,这样可加大风速并且均匀,同样大小的鸡舍,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其舍内温度可降低2--8℃。还可在鸡舍侧墙安装风扇,风扇装在高1.2米处,通常风速1.0米/秒即可,过热时可增至2米/秒。最好不安吊扇,因为吊扇会把热空气又吹回到鸡身上。水帘—风机系统是目前鸡舍广泛应用的降温设备,纵向通风系统和湿帘安装在纵向通风口处,水管不断向其上水喷水,可使舍内湿润凉爽。

对于封闭式的猪舍,通风和蒸发是最主要的降温措施,通风可有效的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据报道,蒸发1千克20℃的水要吸收2454.3千焦的热量。湿帘—风机系统最宜封闭式的猪舍,这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降温方法,当湿帘厚度为12cm、过帘风速为1.0—1.2m/秒时,湿帘降温率为81%--87%,可使舍温降低5--7℃。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经过湿帘的空气降温幅度越大,效果越显著。对于定栏饲养的泌乳母猪采用滴水降温系统更为合适。

修建牛舍最好是半开放式。选择应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做牛舍的棚顶,最好不用传热快的单层石棉瓦。牛舍内地面以高出舍外地面20cm左右,墙高不低于3m,前檐应超出前墙1m,以防阳光直射,屋顶应没排气孔。最好在牛舍顶上再加一层石棉瓦,使石棉瓦与舍顶留有10cm左右的空隙,以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

1.3凉水降温 平养鸡舍在地面上铺设无毒塑料白色软管,控制管内凉水循环,鸡腹卧于上,可降低鸡体温。有条件可直接向鸡体喷水,在舍温升到30℃时,每天对笼养鸡直接喷水,可缓解热应激,降低死亡率。有试验证明,在向鸡体喷水时,以喷雾法最好,优于喷淋法,不但操作灵活,而且雾粒小、耗水少,对鸡刺激小,水滴易深入羽毛内,有利降温,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在喷水时必须注意确保舍内空气流通,以防高湿。

在高温时,也可向牛舍顶部及牛床喷水,以保持湿润。定时向牛体淋水或喷雾,能增加皮肤蒸发量。最好采用旋转式喷雾装置对奶牛间歇性送风和喷雾。

对单体限位栏和分娩哺乳母猪可用滴水降温系统,将滴水器安装在猪肩部上方,间歇性向猪背、颈、肩部低流量滴水降温,可避免喷湿猪舍而使仔猪发病。对敞圈也可采用喷雾、喷淋系统设备给猪体及猪床四周洒水,此法适宜公猪及空怀母猪和生长育肥猪。但须注意舍内湿度达到100%时,则淋水也不能蒸发而不起作用了,所以,淋水必在通风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蒸发。敞圈饲养还可增设水坑,让猪自己打滚,以降低体温。

2 调整必需营养

热应激致使畜禽采食量下降,如果仍按原饲养水平,必然产生营养代谢失调,为使畜禽在最小范围内的损失,对一些必需的营养给予必要的调整,以保证畜禽的基本正常代谢。

2.1提供充足饮水 水的代谢容易被忽视,其实,水是一种必需的养分,使畜禽在任何生活阶段都离不开的营养品,尤其处在热应激时更是不可短缺的。处于热应激状况下,80%的体热是通过蒸发散失的,增加饮水量可避免鸡因蒸发而造成脱水,有试验证明,饮水量增加20%,呼吸散热可增加30%,所以,保持水的平衡有助于维持体温平衡和稳定。另外,嗉囊中的冷水能冷却供应脑部的动脉血和来自于肉冠肉垂的静脉血,可减缓热衰竭引起的死亡。增加饮水量的首要条件是提供足够的数量的饮水器,当环境温度在29℃时就要增加5%--10%的饮水器,饮水器分布要均匀,安放高度要合适。水的PH值以4.7以下为好,饮水中可加柠檬酸或醋酸,以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水温以10℃左右为宜(有试验证明,水温与体温相当时加盐未表现有益作用,但当降温时加盐则好处是相加性的)。但须注意,即使是在热应激状态下,饮水量也并非越多越好,饮水量过大,会导致部分营养走失,且增加肾功能负担。

夏季提供奶牛更充足清洁的冷水尤为重要,要保证水槽中不断水,以便奶牛随时都可饮到水。水中可加些食盐,可加速牛体排汗,及时带走体内热量,缓解热应激。

猪在热应激时由于呼吸加深加速,从肺中排出的水量是很大的,也同样将导致水缺乏。所以对猪提供充足的饮水也同样是必须的。

4.2.2补充能量。热应激降低了畜禽的采食量,也减少了能量的摄入量,为了弥补缺损,必须适当增加能量。在高温条件下,体增热可导致采食量降低,纤维素具有最大的体增热,所以在夏季日料中要降低纤维素的食量,而脂肪的体增热最低,增加脂肪,以脂肪取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最为适宜。添加脂肪可改善适口性,有利于畜禽采食,有资料证明,在肉鸡日料中补充5%的脂肪,饲料的消耗量可增加17%。在蛋鸡日料中添加3%的脂肪,可减轻热应激带来的影响。对于母猪,在日料中加入适量豆油可促使其性成熟提前。注意添加脂肪的同时,必须保证赖氨酸的充足供应。在高温季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更好,所以,添加植物油比添加动物油效果好。对于奶牛在高温季节消耗的维持能量比各季要多,所以,在高温季节增加日料营养浓度更为重要,可添加脂肪酸钙、棉籽等过瘤胃脂肪,使日料中脂肪含量提高到5%--7%,一般在日料中添加200克脂肪酸钙即可。

2.3平衡日料中的蛋白质 最新研究表明,尽管在热应激状况下,畜禽采食量减少,但也不能增加日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热增耗高,并易造成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多。因此,在高温季节最好采用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日料(如产量鸡的蛋白质水平15%--16%即可),但要适当补加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使日料更加平衡,从而满足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调整蛋白源以植物蛋白源优于动物蛋白质。

2.4调整钙磷平衡 高温并不影响钙的吸收,但热应激能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而造成产蛋鸡低血钙和低血磷。因此,要保证钙磷平衡,必须重新调整钙磷。一般来说,热应激状态下,钙及有效磷的适宜含量分到达4%--4.5%和0.4%—0.5%。对于产蛋家禽,每天每只按3.75克牡蛎壳或石灰石用以补充钙即可。饲养时间以下午为好,饲喂方式以单独饲喂不添加饲料中,钙的粒子不少于1毫米,不要以粉末形式,这样可以延长在肌胃内的停留时间。日料中磷不可过高,避免抑制骨钙的释放和影响蛋壳中碳酸钙的形成。磷可采用阶段喂饲法。

2.5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代谢过程中起辅酶催化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

在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能合成Vc,且可以满足本身的需要,饲料中可以不必补充Vc。但在应激存在时,因采食量减少,合成Vc的量也自然少,而因应激,畜禽对Vc的需要量增加。这样,就必须补充Vc。在热应激时补充Vc可抑制畜禽体温上升,进而增加采食量,从而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抵抗热应激的不利影响,这是Vc抗热应激的关键作用。另外Vc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避免因其过量分泌而产生免疫抑制。还可维持和加强胸腺淋巴细胞功能,促进血清免疫球蛋白A、G、M和补体C3浓度提高,从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种畜禽补充Vc可改善精液质量,提高授精率。有试验证明,补充Vc可将热应激导致的肉鸡生长抑制和蛋鸡产量下降幅度降到最低水平。在蛋鸡日料中或饮水中补充500mg/kg Vc,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9%以上。在高温条件下,兔饲料中添加Vc100-200mg/kg,能显著缓解热应激。但是,Vc抗热应激的作用并非是无限的,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34℃时,补充Vc就没有作用了。

VE是细胞内抗氧化剂,可增加机体免疫细胞数量,高剂量的VE可提高机体应激前后的免疫应答,刺激免疫器官,促进T细胞活力,提高吞噬细胞能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据报道,用500ppm水平VE代替400ppm VE水平饲喂畜禽可使热应激死亡率降低55%以上。当产蛋量遭受到32℃热应激时,日料中持续一周添加500mg/kg的VE,不但可明显抑制应激期间产蛋率下降,并使应激过后产蛋量较快的恢复。对于母猪可按每公斤饲料添加VE(40mg/kg ),可增加兔对高温的适应性,并提高兔的繁殖能力。但是补充VE对热应激时畜禽体温没有降低作用。

其他维生素的添加对畜禽抗热应激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高温时家禽对VB1的需求量增加1倍。对3月龄的新西兰兔饲喂750 1U/只 的VA可降低皮温、直肠温度和脉博频率。每天饲养奶牛6克烟酸可缓解热应激,提供产奶量而又不改变乳成份。核黄素有利于缓解肉鸡的热应激。有试验证明,复合B族维生素+VA、D、E对肉仔鸡可表现出最佳的生产性能。在热应激时期可将奶牛VA的5万单位/头提高到10~15万单位/头。同样,在热应激状态下,肉仔鸡日料中添加2.5万IU/KgVA, 可提高日增重,且可降低61.11%的死亡率。复合多维的添加也要比平时生产中标准高2~3倍。更有利于畜禽生产性能的维持。

2.6 其他物质营养 铜、铁、锌、镁、钾、铬的添加同样有利于减缓热应激。铜对脂肪的吸收与利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对热应激期间采食量减少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钾可抑制应激蛋清中总蛋白的下降。猪在屠宰前添加天冬酰胺镁(MgAsp)可减少PSE内的发生。在奶牛精料中添加300ug/kg吡啶羧酸铬,日产奶量可提高16%~17%。同样剂量的铬用于猪,可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但铬需在补加二周后方见效。

高温条件下,对猪要给以适口性好的新鲜优质的饲料,适当增加氨基酸含量,降低高纤维原料,控制粗纤维水平,以减少体增热的产生。奶牛以青贮玉米为主,适当增加些豆饼的含量,但不能过高,以喂饲优质的过瘤胃蛋白饲料(如啤酒糟等)为宜;还要保证一定的粗纤维含量(15%~17%)。注意添加优质青草和多汁类青饲料,如豆科植物和瓜类,不但适口性好,还可解渴降温,但不宜太多,每头每天不应超过7公斤,最好是精料与青、粗饲料混合饲喂。

3加强饲养管理

3.1降低饲养密度 高的饲养密度由于辐射散热,使鸡群中尤其是笼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影响散热,从而使热应激更加恶化。因此,必须降低饲养密度,一般情况,肉鸡从14只/m2降为8~10只/m2左右,地面平养鸡舍6只/m2左右,产蛋鸡笼养7只/m2,平养4只/m2,特别是公鸡耐热性能低于母鸡,在调整鸡群时应优先考虑公鸡。

成年家兔实行单笼饲养,幼兔可每笼养2-3只。对于牛也应适当降低牛舍的饲养头数。运输猪和鸡时,密度也不宜过大,对于100kg体重的猪要有0.5~0.8m2的活动空间,车轫宜通风良好。这样作以保证畜禽的适宜活动空间,可减轻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3.2调整饲喂时间 热应激可影响畜禽采食量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任何畜禽都应避开在高温时喂饲(在中午最热的数小时内停喂,已成为许多国家养鸡生产中常用的措施。),宜选在气温凉爽的清晨和傍晚。鸡可在早7时前和晚6时后,育雏有条件的,可在夜间补喂一次;也可采用颗粒料或湿料代替粉料喂饲。但应注意晚8~9时是鸡发生应激死亡较高的时间,此时不可增加额外应激。

兔则保证夜间采食更为有利。牛可在清晨4~5时和夜晚10时以后喂饲,白天放牧宜选择通风良好阴凉湿润的草地。

3.3保持畜禽舍清洁卫生。夏季高温季节由于畜禽饮水量多,粪便稀,尿液多,加之人工喷水,极易使舍内湿度过大,影响散热,且易污染畜禽体,造成疾病发生。所以给畜禽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对减缓热应激十分必要。要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适时更换潮湿垫料,鸡可用干净细砂作垫料,让鸡砂浴。常鸡消毒是一个既降温又消毒的好办法,消毒时宜选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粘性大的消毒剂。对于牛和猪也同样要进行畜体及其周围定期消毒。及时治疗季节性常发病,保持畜体健康,增强抵抗力。

3.4控制配种繁殖,调整产仔日期。无论是猪、奶牛还是家兔都要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季产仔(犊),这样可以避开因高温造成的应激。假如奶牛在9~10月份产犊,其泌乳期在秋季和第二年的初夏季节,其后的干乳期(约两个月)正在7~8月份高热期,这样不但产奶量不减少,还可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对于种公牛和种公猪应杜绝在高温时间采精和配种,宜在清晨为好,且不可过频。

3.5减少操作应激 应激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子的总和造成的。如果已经发生了应激,再加上一个哪怕是很微弱的因子,也会使应激反应更加强烈,后果更加严峻。因此,炎热的夏季要尽可能地减少因操作给畜禽带来的应激因子,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应激的反应强度。如尽量避免转群、运输、注苗、用药、断喙以及突然变更饲料、变换饲养人员和强烈而不和谐的声响等。另外,高温高湿季节最宜霉菌繁殖,在自然界中有100多种产毒霉菌,产生毒素150种之多,如果玉米、豆粕、麦麸等饲料保存不当,极易发霉变质,一定要杜绝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槽、水槽要及时清理干净,免得残留饲料发霉。为了利于散热的兔鸡剪毛操作也应在凉爽的清晨或晚上进行。

4 添加药物防治

通过拌料或饮水方式添加抗应激药物,调节体内环境,平衡体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调控代谢,以达到缓解热应激的目的。

4.1 电解质。热应激可引起畜禽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添加电解质,有利于缓解热应激反应。

在慢性热应激状态下,畜禽喘息过程中呼出大量CO2,H2CO3=H++HCO-平衡遭到破坏,在高温环境中,血液中醛固酮水平增高,进而促进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排H+、保Na+、排K+,引起H+随尿流失增多,相应发生HCO3-回流入血液增多,H+浓度下降,在血液PH值上升,形成呼吸性碱中毒。解决办法是在鸡饲料中添加0.1%~0.5%的碳酸氢钠和0.3%~1.0%NH4Cl,使鸡呼吸次数、喘气率及血糖显著下降,血液PH值下降。

碳酸氢钠对缓解奶牛的热应激作用也很明显,可在奶牛瘤胃中起缓冲作用,中和青贮饲料的酸性和胃内微生产生的有机酸,使瘤胃的PH值保持中性,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的环境,有利于维生素、糖类的消化,促进奶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防止瘤胃酸中毒。牛每头每日可补充50~200g。猪可在每kg饲料中加250mg。牛也可添加乙酸钠,按300 g/头/日添加。

钾是影响畜禽热应激的主要因素,在高温时期,可刺激水的消耗和尿的产生,有利于生理调节。鸡每日需1.8—2.3g,正常情况下,鸡、兔是不会缺钾的,所以,也无须补充,但在高温应激情况下,因为尿中钾排泄增多,易发生低血钾,所以,必须补钾,鸡在饮水中加入0.1—0.3%的KCl,兔在饮水中加入0.2—0.5%KCl,牛每头每日补加180gKCl即可保证钾的需求。值得提出的是无论是碳酸氢钠还是氯化钾、氯化铵都不可以过量和长期应用,以免产生毒副作用和在乳肉中残留,不但影响畜禽产品的外销,还有害于人类健康。

碳酸氢钠是适宜多种畜禽抗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效果确实。但是碳酸氢钠可与多种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发生配合禁忌,使对方或双方失去抗热应激的效果、值得注意。

与延胡索酸、柠檬酸类制剂配合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类,使配合双方都失去抗热应激的作用。与维生素C配合,是维生素C被破坏,失去抗热应激作用。与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配合可使阿斯匹林分解,失去抗热应激作用。另外,不可与氯化钠同时应用,以免体内钠离子过多。可与氯化氨合用,但不可混合应用,以上下午分别添加为宜。

4.2抗菌素类 杆菌肽锌具有体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电解质平衡功能,能抑制动物体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起到缓解热应激的作用。可在日粮中添加40—150mg/kg。须注意,该药效虽然很好,但被“欧盟”列违禁药品,畜产品将走向国际市场,也应不用此药。维生素(微中态制剂)可使动物体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增加,还能产生多种酶,促进畜禽消化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在饲料中添加0.2%。莫能菌素(瘤胃素)属聚醚类抗生素,由肉桂地链霉素菌发酵产生,可使牛瘤胃内乙醛/丙醛比例下降,减少热增耗,缓解热应激,日粮中添加200 mg/kg。阿散酸(对氨基苯肿酸)是有机胂制剂,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产蛋性能,日粮中添加60mg/kg。还可在日粮中添加5mg/kg的黄霉素或15mg/kg的维吉尼亚霉素。

4.3有机酸类 柠檬酸可在机体内氧化成CO2 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作为缓冲剂使血液PH值下降。可添加0.25%左右。延胡索酸是一种酸化激,可调节酸碱平衡,防止热应激导致的血液PH值上升;还具有镇静作用,抑制中枢神经,使之产热少;并有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应激的能力,日粮中按0.1%添加。

4.4中草药类 抗热应激的中草药很多,调节体温中枢的中草药有柴胡、石膏、黄芩、黄莲、桅子、知母、青蒿、紫草、菊花等;通过发汗抗热应激的麻黄、薄荷、葛根、紫苏叶等;抗惊厥增静的蜈蚣、地龙、蝉蜕、朱砂、磁石、五味子、僵蚕等。刺五加对应激状态下垂体——肾上腺功能有保护作用,还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由于热应激对畜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一抗热应激添加剂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或最大限度的消除或缓解应激的影响。所以应因地(因时)制宜的采取复合缓解热剂更为有利。

5 选育耐热品种

以色列西伯莱大学Cahaner博士说,鸡热应激和冷应激不会通过管理措施而完全消除。只有在气候应激条件下进行遗传选择或通过将抗应激基因,引进鸡群,获得较强的气候应激适应力才能有助于在热应激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可见选育抗热应激的品种是减少鸡热应激的根本途径。

通过遗传基因选育影响羽毛结构或羽毛覆盖数量的单基因,已在国外鉴定了几个与耐热有关的基因,如少麟羽毛基因、裸颈基因、翻毛基因、晚生羽基因和伴性矮小基因等。其中裸颈基因对鸡的重要作用是增强耐热能力,提高平均蛋量,改善蛋壳强度,并有较好的产蛋持久性;翻毛基因使鸡羽毛翻卷,便于空气流通,利于散热,耐热性能好,提高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亡率。总之,这些基因鸡与正常羽毛的鸡相比较,在热应激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及饲料消耗均有所提高。

此外,还可根据血浆皮质酮水平和采食量高低进行选育。有试验表明,在遗传上采食量高的猪比在遗传上采食量低的猪处于同样的高温情况下,前者采食量比后者高,这样有利于抗高温。而在血浆皮质酮水平比较方面,低血浆皮质酮水平品系具有较强的抗热应激能力,且生产性能及产品品质更好。



http://farm.00-net.com/yz/sy/2006-11-20/11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