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试论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4. 国外产品的大量流入,严重冲击着民族工业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几乎全世界各大兽用生物制口品制造公司均打入了中国市场,他们看到了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禽用生物制品市场,不遗余力地销售他们的各种产品。凭心而论,国外公司特别是一些著名公司生产的生物制品,在其质量及售后服务上确实可靠,用户的信任度也比较高,但国外产品的价格并非所有的养殖单位所能承受得起的。例如,鸡败血霉形体油乳剂苗,国外公司市场零售价为0.80元/只,而国内开发的只有0.15元/只,价格殊异。从正常渠道进口的疫苗国内尚能接受,但期间也充斥着大量走私货,这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也严重冲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应花大力气整治。

5. 兽用生物制品方面的低水平重复研究

目前,特别是前几年,在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纷纷立题进行禽用疫苗的研制,特别是在灭活苗方面似乎形成一定的模式,新制品“层出不穷”,虽然不乏高水准的产品,但大多数并无新意,功利之心,溢于言表。随手翻看专业杂志,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时跃然于目。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一方面为了创收,一方面也是为了竞争“新兽药证书”,当然也与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已经有哪些疫苗已有新兽药证书,而哪些没有并不清楚有很大关系,能否请兽药监察部门将这些疫苗品种进行公布,这样也许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研究。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也是一种对资源的严重浪花费。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养禽大国,家禽的饲养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服务于畜牧业的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应该严格管理,使之步入政党发展的轨道。本人认为,单一凭项通令是不能令生物制品管理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国情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首先,我国养殖单位中的大企业的数量并不太多,直供市场的畜禽产品大多数仍由农民进行小规模的养殖。直言之,其管理比较松散,其养殖规模完全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主观把握,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养殖业的大起大落的最直接的原因。再者,与农业集约化相似,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将养殖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形成启蒙地开花之势,而这些地区相对而言资源较少,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靠养殖户自身积累而形成规模化生产确实难度较大,而一些由集体资金所办的养殖企业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很难再与成本较低或有的根本不计成本的千家万户的竞争面前获胜,这就形成了“鸡鹤同群”的现象。养殖户在选用生物制品的认知上还停留在对商品的最初认识上,即选择价格较低的疫苗,这样就导致目前生物制品市场的无序竞争,价格大战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产品质量下降,形成市场畸型。若这样持久下去,养禽业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要将其再重新纳入正常轨道,可能更加费力。

本人认为,对于目前已形成一定格局的生物制品产销市场采取堵的办法不是积极态度,可能使得一些单位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挺而走险。大禹治水,堵不如导,我国生物制品的管理模式可否向德国学习:一方面验明生产单位的技术力量、生产条件,明确其具有生产资格;一方面将生产的产品由国家指定部门统一逐批检定,发放产品合格证,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垄断经营。在核发生产许可证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产品的质量标准,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商品经济社会,产品质量居首要地位!作为兽用生物制品各级管理部门,在执法的同时不能兼生产产品,这样可能会使政策的执行发生偏差,也会出现由于自身原因等导致的执行难。总之,面对全国如此庞大的市场,要将其管理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还得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以上诸言均为笔者个人观点,特此声明。 (肖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品种 细菌
上一篇 : 新药物的开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