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之一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剧增,世界技术保护和技术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不能再随意仿制。这给我国合成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面对药品专利保护的压力,国内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新药创新的出路在于挖掘中药潜力,发展中药现代化技术。似乎合成新药已不再符合中国国情了。诚然,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中药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定会为新药的发现打开一片新天地。但目前仍然作为临床应用的主体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的新药研究开发也不容忽视。
在我国的药物创新历史上,我国独创的化学合成新药品种基本为零。我国合成创新药物的现状极为严峻,难怪众多学者已对我国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的研究前景持消积态度。
1 我国化学药物生产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以每年约20%的发展速度递增,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 330亿元。我国大中小规模的化学制药厂4 000余家,可以生产24大类原料药1 400余种,制剂4 000余种。我国的化学药物品种比较齐全,可满足临床需要,原料药出口在国际市场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总产值还相当低,亟待发展。
2 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医药工业规模太小,中小企业居多,大多企业无优势品种,生产利润低微,一般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因此根本无力创建自己的研发体系。大多数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连基本科研仪器也很难配齐,仪器落后,技术落后,根本不具备仿制国外专利药品的能力。
2.2 科研人才水平低,创新人才匮乏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较大的医药企业尽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也致力于合成新药的研究。但在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上,几乎全部走仿制国外专利药品(到期和未到期的)之路。笔者作为陕西省新药审评委员也曾审评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所申报的新药,他们采用的合成路线和制备工艺几乎是100%地照抄国外专利说明书中的内容,无一丝一毫的创新研究可言。而且连最起码的外文文献资料检索也是贫乏得可怜,大多药理、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唯一来源也是国外的产品说明书。
2.3 合成药物研究选题立项水平差,重复审报频率高 大多医药研究单位选题能力差,只要有某一研究单位在国内首家申报合成药物新品种,只要临床前的研究资料一上报,则有数家单位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申报,导致即使是仿制新药也是一上市就陷于残酷的竞争之中。
2.4 制剂研制水平低 剂型单一,技术落后,辅料品种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力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而先进国家的医药总产值则主要来源其制剂产品的全球销售。
3 世界合成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合成创新药物研究的基本现状是这样的,随着合成药物各大类别的系列产品陆续上市,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在减缓,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世界药品研究开发的年费用业已超过400亿美元,比1982年的54亿美元上升了8倍。英国国际药品研究中心报告1988/98年的10a时间,世界市场上上市了460种新分子本体,而最少的数字出现在1998年,只有35种新分子本体上市。而且近两年新分子本体上市的数目继续在减少。在近年上市的新产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癌药物占主导地位。
由于发现药物新分子本体的难度越来越大,世界各大制药公司药物研究机构均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高新技术,借助于高新技术寻找新的药物新分子本体,以下是世界合成药物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电子学、波谱学、化学、基因重组、分子克隆、计算机(图形,计算,检索和处理技术)等技术,研究治疗靶点的生物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某些药物小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或设计新的药物小分子,并研究生物靶分子与药物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些修饰的或创新的药物小分子进行有目的筛选,从而发现新药,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3.2 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发现新药。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相比较,组合化学合成能够对化合物A1~An与化合物B1~Bn的每一种组合提供结合的可能,利用可靠的化学反应以及简单的纯化技术(如固相化反应技术)系统地反复地微量地制备出不同组合的化合物,建立具有多样性的化合物质库,然后用灵敏、快捷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最后测定其结构再批量合成,进而评价其药理活性。组合化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合成大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克服了过去只靠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先导结构的局限性,为发现药物先导结构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方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2-09/11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