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蟹技术 >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土池育苗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4 饵料 

  4.4.1 卤虫幼体: 卤虫幼体为土池育苗中最主要的饵料,许多场只使用单一卤虫幼体。关于卤虫幼体的投喂量问题,在蚤状幼体I期多投已形成共识,这可使一部分未被食完的卤虫幼体长成成体,作为蚤状幼体V期变大眼幼体的饵料,以提高变态成活率。但具体的量仍较难把握。 根据笔者经验,在蚤状幼体I期的第l、2天应适量,以食完略有剩余为好;I期将变成Ⅱ期及Ⅱ期第一天应多投,保证一定量过剩,多余的卤虫幼体数量稳定在一定水平后,不再多投,否则易造成灾害。笔者1998年一个池由于蚤状幼体I、Ⅱ期过多投喂卤虫幼体,造成卤虫幼体的群体优势,使得蚤状幼体I-V期间不断死亡,几乎全军覆没,而卤虫成体充满了整个池。 从蚤状幼体Ⅲ期至V期,卤虫幼体投喂量以2次投饵间不出现大量残杀,而部分蚤状幼体肠胃仍能辨出微红或微黄色即可,日投饵4~8次/池。但V期将变大眼幼体时,投饵量尽可能充足。 

  4.4.2 虾片及蛋黄: 虾片及蛋黄目前看来尽管不是必需的饵料,但在土池育苗中仍起两方面作用。首先,供作河蟹幼体的饵料,由于许多场难于把握孵出蚤状幼体I期的准确时间,而使得开始时卤虫孵化跟不上需要,此时使用少量虾片及蛋黄对刚孵化的I期蚤状幼体显得尤为必要。其次,供作卤虫幼体的饵料,使之能顺利培养为成体。通常在蚤状幼体I期,蛋黄投喂量0.5只/次,虾片5~15g/次(卤虫孵化跟不上时取上限,否则取下限),每日8次。蚤状幼体Ⅱ期开始,停止投喂蛋黄,虾片投喂量应视池中未食完的卤虫幼体数量而定,一般5g/次,每日3-8次。 

  4.5 日常管理 

  4.5.1 幼体密度检查: 幼体密度检查用口径20cm左右的小型浮游生物拖网进行,根据拖网在池中拖动一定距离后获得的幼体数末估计池塘中幼体总数。检查时应先开增氧机10~15分钟,并做到每日定时、定点、多点检查。通常蚤状幼体I期、V期及大眼幼体期会引起密度较大变动,其他各期变动不大。造成幼体密度变动主要有下列几个因素: 第一,水温与盐度。冷空气、降雨、暴晒导致水温与盐度的急剧变化,是导致蚤状幼体I期、V期密度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饵料数量。饵料不足会引起生长发育延缓或停滞,造成蚤状幼体I期、V期变态时大量死亡。 第三,病害。由卤虫卵壳引起的聚缩虫及累枝虫,是影响大眼幼体成活率的主要病害。 

  4.5.2 增氧: 土池育苗中使用增氧机已属常识,其主要作用是增氧,其次是使幼体及饵料分布均匀。一个0.5亩的土池只需一台功率为0.75 kW的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用绳固定,位置以产生的水流能沿池壁循环流动为准。 增氧机开启时间长短,应视下列情况而定:一是抱卵蟹大量孵出幼体时,应间歇开机,以防I期蚤状幼体互相拥抱成团而死亡;二是投饵时应开机,使幼体摄食机会均等;三是高温、闷热天气,极易造成V期蚤状幼体缺氧,应增加开机次数。高密度池水温达26-30℃时,可采用24小时不断增氧方式,尽管能造成池水一定程度的混浊,但实践证明,对V期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成活率无明显的影响。笔者1998年一个半亩池(水位0.75 m),水温29.6℃,采用开机3小时、停机0.5小时方式直至出池,最后出苗9kg。 

  4.6 淡化: 淡化在土池育苗中被认为并不是很主要的环节,因许多场家均做过此种实验,即健康的大眼幼体变齐后,直接移入纯淡水,1~2天后观察,成活率可达90%~100%。基于该实验,许多场几乎均一步淡化到位。事实上,据大量客户反映,这种淡化方式会造成Ⅱ、Ⅲ期仔蟹变态时的大批死亡。笔者近年来均采用逐步淡化法,从大眼幼体变齐后,每日淡化幅度5~8,快变幼蟹或个别出现幼蟹时出苗,根据追踪调查结果,养殖户普遍反映良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卤虫 育苗 成活率 桡足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