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蟹技术 > 饲养管理

大规格"黄河口"毛蟹养殖中几个关键点的控制


    为打响"黄河口"水产品牌,提高"黄河口"毛蟹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山东省垦利县在万亩河蟹示范园内进行了大规格"黄河口"毛蟹养殖试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养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和广大同行进行共同探讨。

    一、池塘生态

    不少单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蟹沿用养鱼方法建池和饲养,效果不佳,"黄河口"毛蟹的成活率低,上市规格小,经济效益差。这是因为:①水底有效面积小,水体利用率低;②水质难管理,"黄河口"毛蟹生长、蜕壳中的增重率低;③池中无附着物和隐蔽物,"黄河口"毛蟹打洞率高,易逃跑,残杀机会多,易受敌害袭击;④低溶解氧状况下,池底有机物分解产生有毒气体,侵袭蟹体,影响肉质品味。

    "黄河口"毛蟹的生活习性和鱼类不同,要求的生态条件也不同,它要求有覆盖率较高的水生植物的水域,浅而不污的淤泥底,pH7.5~8.5,以及清洁的水质和适宜的水深。土壤和水源一般是确定的,适当的水深和pH也是易于控制的,但作为重要生态因子的水生植物,其品种和栽培形式不同而具有的生态作用是有区别的。如: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等,"黄河口"毛蟹喜食,却不能构成稳定的群落,难以形成有效的生态作用;水花生能形成稳定的群落,但它和蒲草一样污染水质较重;茭草根须发达,幼芽嫩茎为"黄河口"毛蟹喜事,再生能力和净水能力都较强,只是于放养蟹种较早的池塘需年年精心栽培;芦苇虽然不为"黄河口"毛蟹喜食,但净水能力强,枯死后不污染水质。茭草和芦苇的栽种形式均为条块状有浅沟,便于投喂和回捕,同时给出了一定的生活空间,能通风与增加光照。一般水生植物覆盖率以70%~80%为宜。从生态上考虑,池塘面积过小,难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池塘面积过大,给管理和回捕带来困难。所以,池塘面积以1亩~15亩为宜。

    二、蟹种放养

    1.放养时间 放养蟹种最早在阳历10月,最迟在阳历6月。前者,蟹种多套放在成蟹塘中,成蟹起捕时造成残肢、死亡且大小混杂,影响越冬及春季管理;后者,适逢"黄河口"毛蟹第一次蜕壳期,不仅运输损失大,并延误了蟹体对新环境的适应,生长起点低。所以,放苗时间应在前一年初出售成蟹清塘后开始,晚至4月中旬结束。放苗的规格愈小,放养时间愈应适当提前。

    2.蟹种质量 要求规格整齐且达到一定的重量,养殖当年才能达到100g/只~150g/只的上市规格。据笔者测定,成蟹养殖中蜕壳增重率在47.3%,好的达到61.3%,从4月~9月最少蜕壳2次,最多可蜕壳4次,考虑到非蜕壳生长积累增重,设4次蜕壳增重率为80%,要求上市规格100g/只,则测算出蟹种最小规格不得小于52g/只;就一般的养殖水平而论,蜕壳生长增重率在50%~60%之间,蟹种规格要求在40只/kg~80只/kg为宜。其次,人工养成的幼蟹较天然蟹种规格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当年达到性成熟,生物学个体重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是人工育苗技术与河蟹发育要求仍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河蟹种质的严重退化,而性成熟的个体春季首次蜕壳的死亡率在60%以上。所以,选购蟹种不仅要注意规格,也要选择良种,同时要检查性成熟情况及个体比例。

    3.放养密度 蟹种放养时间在4月中旬以前,池塘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占80%,其有效面积可达100%~150%,淤泥浅而不污,蟹种规格40只/kg,放养密度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养殖成活率85%~90%;蟹种规格60只/kg,放养密度2.0只/平方米~3.0只/平方米,养殖成活率80%~90%;蟹种规格80只/kg,放养密度3.0只/平方米~4.0只/平方米,养殖成活率75%~800;蟹种规格100只/kg,放养密度4.0只/平方米,养殖成活率70%~80%,放养密度还可视条件优劣而酌情增减。

    三、饲料

    "黄河口"毛蟹的食谱广,选食性强,所以单品种饲料的连续投喂都存在诸多弊端:①营养单一,蟹体生长慢;②饲料利用率低,系数高;③污染严重,败坏水质。通过试验比较,用高级与低级两类原料混合配制的饲料,"黄河口"毛蟹对它的选择性强于单一成分的饲料,饵料系数明显降低,蟹体生长速度快。同时,在有商品饲料的情况下,"黄河口"毛蟹仍需摄食一定量的水草,所以不管精饲料如何充足,还应适当投喂一些水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成活率 芦苇 种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