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小麦生产的种子及种子处理、选茬及耕整地、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求。
  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标准实施,在小麦主产区,每公顷产量可达3370-3375公斤和优质的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中、高筋粉类小麦生产。对于生产绿色小麦应另遵绿色小麦生产标准。
    二、种子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品种熟期应选7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正常成熟的品种,以防止芽麦。优质品种品质指标为蛋白质含量15%以上,湿面筋35%以上,沉降值45毫升以上,稳定时间7秒以上。
  2.种子清选。
  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出苗率不低于8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
  3.种子处理。
  (1)种衣剂包衣。在小麦病害严重的地区,要进行种子包衣。超微粉体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燕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力。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使用量小,可减少污染。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兼防根腐病。
    三、选茬、耕整地:
  1.选茬。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最好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提倡连片种植,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2.耕整地。
  要坚持伏、秋整地。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前茬全部深松25厘米-30厘米后耙茬作业,耙深12-15厘米。采取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耙后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2-3厘米直径的土块不得超过1-2块。3年深翻一次,提倡根茬还田。
    四、施肥:
  1.有机肥。
  每公顷施22.5吨农家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机肥。
  2.化肥。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南部和北部地区每公顷施肥量,纯氮75公斤,五氧化二磷90公斤,氧化钾37.5公斤;东部地区施纯氮90公斤,五氧化二磷90公斤,氧化钾67.5公斤;西部地区施纯氮75公斤,五氧化二磷90公斤,氧化钾37.5公斤。缺硼地区和地块,每亩做种肥施用硼肥2-3公斤。
  提倡底肥、种肥分施。未施底肥的地块,应种、肥分箱施入,以防烧苗。
    五、播种:
  土壤化冻达到以5-6厘米深时,及进播种。采用15厘米单条或30厘米双条播,边播种边镇压,镇压后的播深为3-4厘米,误差不大于±1厘米。
  1.密度。
  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提倡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播种密度一般第公顷以400万株-600万株为宜。
  2.播量及播量计算。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净度和田间保苗率(一般为90%)计算播量。其公式如下:
  每公顷播量(公斤/公顷)等于每公顷保苗株数乘以千粒重(克)。
  发芽率(%)乘以净度(%)乘以106乘以田间佃苗率(%)。
  播量确定后应进行播量试验和播种机单口流量调整。正式播种前还应进行田间播量矫正。
  3.播种质量。
  秋整地的地块,应早春耢地,耢平后播种。播种和镇压要连续作业。春季耙茬地块,应做到耙地、播种和镇压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厘米。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六、田间管理:
  1.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2.化学除草。
  为了防除阔叶杂草,在3叶期每公顷用72%,4-D丁酯乳油900毫升,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13.3-26.6克,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75毫升,或10%骠噙乳油每公顷525毫升,或65%野燕枯每公顷1.5公斤,兑水喷施。
  3.防治病虫。
  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黏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450毫升兑水喷施。防治赤霉病等病害时,每公顷用50%多菌灵或50%多福合剂1.2-2.25公斤,兑水喷施。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40克,兑水30-60公斤喷雾处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行业标准 种子 小麦 播量 喷施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