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2005年国内玉米种子市场走势分析


           2004年,全国大部分玉米制种地区气候基本适宜,玉米种子获得中等偏上的收成。2005年迎来了又一个货源充足的买方市场。

  新种加库存迎来买方市场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2004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375万亩,产种量9.7亿公斤,加上库存2.8亿公斤,2005年实际可供种量12.5亿公斤,按全国播种玉米3.6亿亩计算,需要种子9.2亿公斤,全国至少富余种子3.3亿公斤。

  据笔者在玉米制种主产区调查估算,杂交玉米实际制种面积和产种量要大于此数。一是有些地区隐报或少报制种面积。某种子站负责人告知,综合县市报来制种面积时,一般要压缩10%~15%。二是比较大的种子公司普遍压库。少的有一两千万公斤,多的四五千万公斤。三是无证制种现象相当普遍,有公司也有个人。

  2005年显然又是一个艰难的买方市场。春播区营销高峰期将延迟至3月中下旬,夏播区将延迟至5月中下旬,而种子价格又将随时间而变化,对于那些资金紧缺、依靠贷款过日子的种子企业来说,在资金运作和营销策略上无疑又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种子价格相差悬殊

  《种子法》施行后,种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种子企业重视种子质量,规范种子包装,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了经销成本。拥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具备经营的独占性,一般价位比普通品种要高出2~3倍或更多。据笔者市场调查,不同种子价格相差十分悬殊,每公斤种子从2元到20元不等。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农民购种有一种盲目求新求优心理,国审的、新审的、品牌的、高产的、优质的、有品种权保护的,农民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即使是价格特别高,总是受到青睐并成为抢手货。大路品种销路受到影响。

  “返利”策略影响优次种销售

  经过多年种子过剩造成的买方市场,许多大公司改变了营销策略,普遍采用一种所谓的“返利”措施,即大公司要留给经销商一定的利润空间。过去几年一般每公斤返利在0.4~0.8元,如今玉米种子数量明显过剩,大公司不得不加大返利空间。据初步了解,每公斤玉米种子返利增加到1~2元,个别品种高达2.4~3.0元,给以繁种为主的大公司增加很大压力。中间商和代销户很乐意销售那些返利多的品种,即使这个品种并不十分优秀;相反,如果返利比较少,谁也不愿花费力气营销,即使是优良品种。

  这就形成了优种不一定多销,次种也可能短缺的局面,迫使那些繁种企业给代销商不断地扩大利润空间,但对那些制种产量偏低、无知识产权保护的大路品种,因为“返利”空间很小,市场销售可能出现大滑坡,也将迅速减少面积。

  假冒品种冲击市场。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市场主体增多,市场竞争激烈,种子商品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不过,由于《种子法》规定中间商或经销店只能营销已经分装的种子。从大公司批发来的种子,包装标准,印刷精美,还标出品种、品牌、商标、公司名称、地点和电话,以及标签或信用卡,农民也不会去购买散装种子而负后顾之忧。所以伪劣种子进入市场也没有销路。

  业界人士把今天种子市场形势形容为:盗窃式育种、压宝式生产、蒙骗式营销。种子市场很大程度上属于无序竞争,盲目生产,供销失衡,行政部门失去调控驾驭能力。只有在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种子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种子市场竞争才可能从浅层次产品和价格打拼逐步实现科学育种、依法制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新局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制种面积 营销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