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国内玉米种子市场供销失衡


2004年,全国大部分玉米制种地区气候基本适宜,玉米种子获得中偏上的收成。2005年迎来了又一个贷源充足的买方市场。

1、新种加库存,种量可供两年用。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告,2004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375万亩,产种量9.7亿公斤,加上库存2.8亿公斤,2005年实际可供种量12.5亿公斤,按全国播种玉米3.6亿亩计算,需要种子9.2亿公斤,全国至少富余种子3.3亿公斤。据笔者在玉米种主产区调查估算,杂交玉米实际制种面积可能在400万亩,产种量11亿?12亿公斤。加上库存3.5亿?4亿公斤,2005年可供玉米种子约15亿?16亿公斤。2004年,玉米价格上涨,预计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可能适当扩大,即使如此,可供种量仍比实际需种量要多出近1倍。

2、价格两极分化,相关十分悬殊。目前,种子企业为了适应竞争需要,增加了外包装和媒体宣传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了经销成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具备经营的独占性,一般价位比普通品种要高出2?3倍或更多。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农民购种有一种盲目求新求优心理,对通过国审的、最新审定的、有品牌的、高产的、优质的、有品种权保护的玉米品种,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即使价格特别高,仍然十分青睐。这不仅造成不同品种价格相差十分悬殊,每公斤种子从2元到20元不等,非专有品种销路受到影响,更促使一些营销商迎合农民心理进行误导宣传。劣种虽不多,假冒品种并不少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种子商品步入微利时代。《种子法》的颁布,伪劣杂种子逐渐推动了销路,有些单位和个人出于利益的驱动,大胆下水,制假贩假。相对于拥有品种开发权的企业或个人来说,制造假种子省下了昂贵的费用和成本,利润空间较大,这使得假冒种子越来越多。

今年的种子市场很大程度上呈现无序竞争,盲目生产,供销失衡,行政部门失去调控驾驭能力的状态。只有在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种子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种子市场竞争才可能从浅层次产品和价格打拼逐步出现科学育种、依法制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新局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玉米 制种面积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