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生产的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玉米生育期活动积温2300-2700℃,降雨量在400mm以上的玉米产区。按本规程实施,每公顷产量2300℃的积温可达6000kg;2500℃的积温可达7000 kg;2700℃的积温可达9000kg。
2 种子及其处理
2.1 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200℃的优良品种。
2.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
2.3 种子处理
2.3.1 试芽。播前15d进行发芽试验。
2.3.2 药剂处理
a) 种子包衣。将干种子或催芽刚露白(芽长0.1cm)的种子,用20%呋福种衣剂,按药干种比1:50进行包衣。防止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
b) 药剂拌种。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干种重量的0.4 %拌干种或种芽。(芽长0.1cm),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3 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3.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3.2 选茬
选茬要优先选择大豆、小麦、马玲署茬或肥沃的玉米茬。
3.3 耕整地
3.3.1 秋整地。耕深20-25cm每年打破犁底层不超过2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耕后及时耙压,垄距66-70cm。
3.3.2 春整地。早春顶浆起垄,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3.3.3 耙茬起垄。适用于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然后扶原垄、镇压。
4 施肥
4.1 农肥
每公顷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DB232303/T 001—1999
4.2 磷肥
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75-115kg,结合整地做底肥和种肥施入。
4.3 钾肥
每公顷施氧化钾25-35kg,早春施底肥或种肥,但不能做秋施底肥。
4.4 氮肥
每公顷施100-150kg纯氮,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施入,另70%在玉米6-7叶期做追肥。
4.5 锌肥
每公顷施硫酸锌15kg,做水肥。
5 播种
5.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6-8℃时,4月20-30日抢墒播种。
5.2 种植方式
5.2.1 清种。
5.2.2 间种。与豆、麦、马铃薯、矮高梁、菜类等矮棵作物间种,比例以6:4和4:2为宜。
5.3 播法
5.3.1 人工催芽埯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坐水埯种。
5.3.2 垄上机械精量点(穴)播。在成垄地块,可采用机械精量等距点播。
5.3.3 耒不 摆种。做到开沟、施种肥、滤水、摆种、合垄、镇压连续作业。
5.4 播种
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
5.5 密度
5.5.1 间种。株型收敛品种,每公顷保苗6万7.5万株;株型繁茂品种,每公顷保苗5万-5.5万株。
5.5.2 清种。株型收敛品种,每公顷保苗5.5万-6.5万株,株型繁茂品种,每公顷保苗4.5-5万株。
5.6 播量
5.6.1 机械播种,每公顷播量30kg-40kg。
5.6.2 人工催芽播种,每埯2-3粒种芽。
5.7 镇压
埯种地块播后及时镇压;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6 田间管理
6.1 前期管理
6.1.1 查田。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
6.1.2 补栽。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6.1.3 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6.1.4 间定苗。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间定苗。
DB232303/T 001—1999
6.2 中期管理
6.2.1 铲趟。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d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6.2.2 虫害防治
a) 粘虫。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粘虫50头时进行防治。用人工手捏捕杀或用菊酯类农药灭虫,每公顷用量300-450 ml兑水450kg;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b) 玉米螟。于玉米螟卵初期、卵盛期,两次放蜂,每公顷释放赤眼蜂22.5万-30万头;于玉米螟成虫盛发期在村屯周围,设置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20公顷,设置时间为7月1日-30日,每晚8:30时开灯,次日早4时闭灯;于玉米螟幼虫危害盛期,蛀茎前使用飞机喷洒BT乳剂防治,亩用量200ml。每架次喷洒面积30公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05-2-18/zz_1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