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水稻除草剂使用技术汇总



 
  嘧啶肟草醚是新颖的肟酯类化合物,广谱选择性芽后除草剂。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及咪唑呆酮类除草剂相似,均 属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对水稻、普通小麦、结缕草具有选择性超高效芽后除草活性,无芽前除草活性,用于防除稗草、大穗看麦娘、辣蓼等各种禾本 科杂草和阔叶杂划效果卓著,对水稻、普通小麦安全。药剂除草速度较慢,施药后能抑制杂草生长,但须在2周后枯死。药剂用药适度较宽,对稗草1.5~6.5 叶期均有效。在2.5~3.5叶期,以10g/h剂量即可达100%防除;3.5~4.5叶期增加到20g/h剂量即可达100%防除。
 
  五氟磺草胺为传导型除草剂,杀草谱广,对水稻田常见的多种杂草,包括稗草、一年生莎草以及多种阔叶草均有良好的防效,而且持效期长达30~60天,一次用药能基本控制全季杂草危害。目前在我国登记的剂型为2.5%油悬浮剂)(稻杰),五氟磺草胺对水稻安全,在水稻1叶期至成熟期均可使用,对后茬也安全。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已产生抗性的一些杂草,用该产品也有较好的防效。经茎叶、幼芽及根系吸收,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分生组织,抑制植株生长,使生长点失绿,处理后7~14d顶芽变红,坏死,2~4周植株死亡;本剂为强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药剂呈现较慢,需一定时间杂草才逐渐死亡。适用于水稻的旱直播田、水直播田、秧田以及抛秧、插秧栽培田。用量为15~30g a.i./hm2。旱直播田于芽前或灌水后,水直播田于苗后早期应用;插秧栽培则在插秧后5~7d施药。施药方式可采用喷雾或拌土处理。产品对水稻十分安全,2005年与2006年在美国对10个水稻品种于2~3叶期以70ga.i./hm2剂量喷施,结果无论是稻株高度、抽穗期及产量均无明显差异,此表明所有品种均有较强抗耐性。当超高剂量时,早期对水稻根部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迅速恢复,不影响产量。五氟磺草胺能被土壤迅速吸附。在大多数稻田的土壤中淋溶性较弱。其在粘质土及含高有机质的土壤中的吸附量高于轻质土及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在pH>8.0的土壤中其具有加重药害的危险性。该药剂在土壤中易移行,且非长期滞留。由于该药剂的饱和蒸气压较低,故不易从水中蒸散;在灌水的稻田中,药剂的半衰期为2~13d;光解与微生物降解为五氟磺草胺的主要消失途径。它能在水中抗水解,但在浅水层经光解可迅速消失,该水溶液的光解为三种途径:磺酰胺桥裂解,三唑嘧啶及其取代基逐步降解,磺酰基光氧化。此光解产物可长期残留。在稻田土壤中,厌气微生物降解是药剂消失的重要过程,其消失速度和光解一样迅速。五氟磺草胺由于其低毒、高效、安全而受人关注,其将在水稻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产品之一。
 
  氰氟草酯属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水稻田选择性除草剂,只能作茎叶处理,芽前处理无效,对低龄稗草有一定的防效,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对千金子高效。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惟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氟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杂草在施药后的症状如下:四叶期的嫩芽萎缩,导致死亡。二叶期的老叶变化极小,保持绿色。水稻(移栽和直播),对水稻等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选择性基于不同的代谢速度,在水稻体内,氰氟草酯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酸态,因而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其在土壤中和典型的稻田水中降解迅速,故对后茬作物安全。该药对水生节肢动物毒性大,避免流入水产养殖场所。其与部分阔叶除草剂如吡嘧黄隆混用时有可能会表现出拮抗作用,表现为氰氟草酯药效降低。
 
  氯氟吡氧乙酸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植物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植株畸形、扭曲,最终枯死。氯氟吡氧乙酸属于吡啶氧乙酸类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有典型的激素型除草剂反应。苗后使用,敏感作物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葡萄、果园、牧场、林地、草坪等地防除阔叶杂草;如猪殃殃、卷茎蓼、马齿苋、龙葵、田旋花、蓼、苋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转化成氯氟吡氧乙酸起除草作用,288克/升的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才相当于200克/升的氯氟吡氧乙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药技术 水稻 除草剂 除草 喷雾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