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城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地处吴头楚尾,素有“山川毓秀连吴地,人物风流耀楚天”美名。阳新经济开发较早,东汉时人民即引富河水灌田,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百湖之县”和“鱼米之乡”。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阳新的农业生产早已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农机化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机械化程度正深刻影响农民的种植意愿。在先进农业科技推动下,阳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艺深度融合,在鄂东南这片低山丘陵区走出了不一样的农机应用之路。
十万农机驰骋百里富川黄石农业看阳新。在阳新谈农业,找一个稍微懂行的人,能在田间地头谈上大半天。阳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阳新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做好做活富河沿岸现代农业工程这篇大文章。
在阳新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种了15年地,走多元化农业经营之路的“70后”青年农民陈平深知农业机械之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今年我种了400亩包菜,前段时间栽菜秧请了300多人,不算工钱,一天盒饭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陈平从阳新县农机局打听到,种菜秧有专门的机器,400亩地,用机械栽苗只要6个人就够了。算这笔账轻而易举:机械成本相比人工成本,低了几十倍。陈平的合作社今年在阳新种植了3700多亩水稻。作为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服务项目,还为周边地区2万亩农田提供机械服务。“很难想象,这么大面积的田地要多少劳动力。全程机械化深刻改变了传统农业模式,这种机械化普及度,在阳新还在不断地深入。”他说。
发展大农业,只有充分解放思想,才能“跳起来摘桃子”。在阳新富川大地上,农业机械化之路,正深刻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传统农业从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发展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白沙镇珠林村85岁老农民马辉茂种了一辈子地,他说:“现在别人种一年地,我一辈子都种不完。”作为打工大县,阳新每年有2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大量农田经土地流转政策集中在种田大户以及专业种植合作社手中,靠机械化耕作最大限度发挥出土地红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田地谁来种,该怎么种”的问题。
扎实推进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扶贫攻坚——在阳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奖代补补齐短板,阳新农机事业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机械化种植“万千百工程”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这样的地形结构,将阳新的农田分割为多则万亩,少则几十上百亩的田块。基于这一县情,阳新农机局科学提出了打造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万千百工程”,以适应本地丘陵地区特殊的耕种环境。快速促进“粗放型农业机械化”向“精细型全程农业机械化”转变,不仅为从业者,更为广大农民和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经过几年打造,阳新农业机械化初步形成了“万亩机械化连片农业示范园顶天立地,千亩机械化连片农业产业园改天换地,百亩机械化连片小规模种植基地铺天盖地”概貌,在该思路引领下,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入推进,这种“万千百”的种植模式正越来越明晰,效果越来越明显,叩开了阳新农业现代化转型之门。
当地种田大户李国现与几个合伙人投资600多万元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周围,几千亩优质稻田连成一片。在这里,阳新县农机局正开展人工插秧、人工撒播与直播机具之间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机器直播比人工撒播每亩节约谷种约2.2斤,种植效果远高于人工。此外,还开发出直播机撒药和开沟排水,实现了一机三用,每亩又降低20多元人工费。综合而言,这种“技艺融合”实现了每亩降低成本50元到70元。阳新县国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国现高兴地说:“对于种植成千上万亩水稻的大户而言,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啊!”
在打造标准化农机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合作社以及购置多种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每一环节李国现都得到了“实打实”的叠加政策补贴以及奖金——加起来超过了10万元。正是阳新县政府鼓励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在一揽子优惠政策下,阳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机装备质量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8-9-18/nj_7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