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丘陵山区机插秧的“京山模式”


杨杰

湖北省京山县,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兼而有之,可谓“七山一水两分田”,一个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85万亩。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京山县突破早、晚稻育插秧技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可供借鉴的水稻机插秧成功之路。机插秧面积由2005年的5000亩增加到2016年的73.5万亩,机插水平从2005年的0.6%提升到2016年的83%,跃居成为全国双季稻地区机插秧的“冠军县”。春潮涌动的4月,正值早稻插秧季节,记者深入京山县水稻育插秧基层一线,探寻——

 

难点

育秧是机插秧的关键,只有突破育秧瓶颈,推广机插秧才有足够动力。京山县因地制宜,从“房前屋后育秧”到“大棚、大田集中育秧”再到“工厂化流水线育秧”,稳打稳扎,“花开三朵”,并行不悖,一举突破了育秧环节。

房前屋后育秧”生命力顽强

四月的京山乡村大地苍翠葱茏,绿意盎然,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一幅幅动人的春耕场景尽收眼底,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农民“房前屋后育秧”的景象。

记者在曹武镇龚湾村村民邓如发家门口看到,在门前空地上,三四十平方米的秧苗长势旺盛,青翠欲滴。邓如发乐呵呵地说,他今年60多岁了,孩子都在城里打工,家里的农活儿就靠他一个人,“现在都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不复杂,六七年前县里的农机技术员上门服务,手把手教,很快就学会了,一人学会了,其他人就跟着学,不懂的时候给会的人打个招呼,马上就能找到窍门,自己育插秧,农忙时节孩子也不用回家,比起年轻时候,现在真是太轻松了,再也不用弯腰驼背手插秧了。”

记者深入京山县曹武镇龚湾村、邓李村,钱场镇严李村、洪庙村和罗店镇大树村、麻城村,处处都能看到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场地育出的秧苗,嫩绿的秧苗随风轻舞,成为农户家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仅单个农户,农机合作社对“房前屋后育秧”也欣然接受,用京山县力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实勇的话来形容就是“只要有机插秧,房前屋后育秧就会存在,不会消失”。

刘实勇告诉记者:“房前屋后育出的秧苗,秧苗壮,根系发达,由于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遇上适宜的阳光、空气和雨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为此,虽然合作社需求的秧苗量大,但力雄农机合作社的秧苗超过一半仍然是露天育秧,原理和村民“房前屋后育秧”一样,只不过不是在自己家门口,而是在合作社后面的空地上育秧,面积大了许多。

据京山县农机局副局长张忠新介绍,“房前屋后育秧”在机插秧推广的初期,对机插秧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这是京山县最早开展的传统人工育秧方式,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场地完全采用人工的方式育秧。这种方式成本低、方法简单易学、便于管理,适宜丘陵山区农户分散、小规模场所和有特定需求的农机合作社。

“之所以十多年来,房前屋后育秧依然存在,这是由京山特殊的山区丘陵地貌决定的,很多田块都分散零碎,无法进行土地流转,不便于规模化作业,农民自己育秧,自己买一台手扶式插秧机就可以进行作业,这是农民自然选择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张忠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到京山县调研水稻机插秧时,对“扁担长、簸箕大的田也能搞机插”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实现“扁担长、簸箕大”的田里也能搞机插,显然,农户最乐于接受的“房前屋后育秧”发挥了巨大作用。

 

                              房前屋后育秧

 

大棚、大田集中育秧方兴未艾

随着机插秧在京山县的迅速铺开,仅靠“房前屋后育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机插需求,于是,在京山县农机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大棚、大田育秧方式发展迅速,蔚然成风。

记者在钱场镇严李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育秧大棚在阳光的映射下,分外耀眼。走进大棚,绿油油的秧苗跃然而来,煞是喜人。而在不远处的大田里,迎风吹拂的秧苗更是葱茏茂盛。据介绍,严李村的这12栋钢架塑料大棚育秧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大田育秧面积1500平方米,已育秧32000多盘,可插大田1450亩。这些大棚、大田育秧都是农户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操作流程,采用软硬盘自发的集中育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水稻 早稻 丘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