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无人植保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业效率达到人工的30倍,极大解放了劳动力。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螺旋桨所产生的下旋气流,可吹开植物表面,使药物直接喷洒到植物背面和植物的根茎部,减少人对植物不必要的伤害和人长期与药物接触带来的伤害。而且,无人机的防治效果相比人工与机械提高15%—35%,应对突发、爆发性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较好,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
无人机在为农业植保作出贡献的同时,其在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还是缺乏规范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从目前的生产状况来看,无人机的制造技术门槛比较低,产品生产厂家五花八门,价格也十分悬殊,便宜些的五六万元,贵的超过200万元。至于喷药防治效果以及无人机本身的质量,并没有相关服务标准的约束。
“别看无人机从装上农药,到操作人员操纵飞机升到农田上转一会儿药就喷好了,其实喷药效果差别很大。如果飞行高度过高,农药只能喷洒在农作物表面,杀灭不了农作物根部的病虫害,就会影响植保效果,而且药水容易飘移,如果飘移到旁边菜地上,就有农药中毒的危险;如果飞得低了,虽然药水能喷到作物根部,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但飞机容易跌落‘炸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张海亮说道,“另外,无人机应该有专门的药剂和喷嘴,但目前这方面产品还比较少。现在无人飞机用的都是普通的植保机械用的农药,但无人机动力弱、载药量小,一般只能负载10—20公斤农药。如果像平常一样,农药用很多水稀释喷洒,飞机就只能频繁起飞降落,影响作业效率。但要是农药浓度高了,喷嘴就容易堵塞,所以无人机应该有高浓缩、用量小、颗粒细、不易堵塞喷嘴的专门农药剂型。”
“无人驾驶农机越多越好!”“如果能有更多无人驾驶的农机装备当然更好了!”当记者问到除了无人植保飞机是否还需要其他无人农机具时,杨登清毫不犹豫地回答。“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收割机等新型装备,但从一些新闻上看到过,当然更希望有机会亲自操作体验下。如果效果理想的话,当然会考虑引进。相信在将来,无人农机装备一定会成为我们田间的首席大管家!”
“我之前在展会上看到过这种无人驾驶农机,还挺感兴趣。它的外形跟普通机具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在机子前面安装了巴掌大的方盒子和一个电子操纵杆,也就是卫星导航系统,靠这个实现无人驾驶。操作人员只需要发动机器,它就会自动向前行进、转弯、对行。”刘军向记者介绍道。
据悉,中国一拖在去年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已经发布了中国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东方红LF954-C。该拖拉机配备了国III发动机、动力换向变速箱、电控悬挂系统,以及一系列转为无人驾驶打造的信息和控制系统。
无独有偶,2016年,浙江省鄞州麦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成为国内首家开发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的企业。据“麦谷”总经理张方明介绍,2010年起,他开始研究高速插秧机自动驾驶技术,并于2013年研发成功。随后,他又开始研发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2015年12月,“麦谷”的“收割机无人驾驶系统的研制”被列入鄞州区科技攻关项目。这款收割机已在慈溪等地进行了多种地块、多种水稻品种的收割试验,具有行驶路径笔直、行踪偏差小、自动转弯、精确计算作业行的优势。在同样条件下,作业效率比有人驾驶条件下提高10%左右。
据相关专家介绍,无人驾驶农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大大提高了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无人驾驶农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劳动效率比人工驾驶高2—3倍。其次,无人驾驶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而且生产作业质量要比人工高,作业偏差不超过2cm/km,显著提高作业精度,减少了因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土地浪费,避免重复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种子、化肥的利用率。同时,使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农田的起垄或播种作业,种植作物株距均匀,利于作物生长、通风以及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有利于机收作业。在目前农业劳动力缺乏、对农机作业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无人驾驶农业机械无疑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7-5-16/nj_7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