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长着一双市场眼的企业家们看准了烘干机市场。2005年,安徽省第一家烘干机制造企业——合肥金锡机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其产品受到农民青睐。接下来的十年,全省烘干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完善,到去年底,全省烘干机生产企业增加到23家,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产品从两吨到一百吨有近百个型号,去年的生产量超过5000台。
烘干机的上市吊起了农民的胃口。他们知道使用粮食烘干机械,不仅能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还提高了粮食品质和效益。基于这种认识,烘干机的发展便势不可挡。
生产上需要,是烘干机发展的第一要素。以小麦生产为例,过去农民把收、种作为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每到收获季节,农民像打仗一样紧张。成熟的麦子早一天收割就是实实在的果实,晚一天收割,遇到连阴雨,小麦可能会发生霉变,甚至化为乌有。民谣说:“小麦生长230(天,即小麦生长期),收多收少在两端,种时有个好墒情,收时有个好晴天。”农民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老天。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旧民谣变成新民谣:“小麦生长230,收多收少在两端,种时使用精量播,收时使用大联合。”民谣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标志着农业正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跨越。这表明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机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经济上可能,同样是烘干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口袋里有了钱,便把农机化向高层次推进,购买使用烘干机械,逐步摆脱种田完全依靠大自然阳光雨露的状况。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加工大户成为购买烘干机的主体。目前,安徽省烘干机基本上都是粮食大户或合作社购买的。省农机部门全力支持烘干机的发展,早在2005年就把它列入安徽省农机补贴非通用目录,实行最高限额30%的补贴。在烘干机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政策,由按台补贴调整为按吨位大小补贴之后,进而实行全额补贴。烘干机发展较快的怀远县,2007年比上年增加6台,2014年则比上年增加了142台。全省烘干机由每年增长十几台,逐步发展到上百台,去年一跃增长超过千台。烘干机总拥有量超过了6000台。
使用效益高也是烘干机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最早购买使用烘干机的枞阳县曾多次测算:一台烘干机一天可将20吨水稻水份从30%降到16%,烘干成本500元,而人工翻晒到同样的水平,则需要400平方米的晒场和8个劳动力进行3个晴天的翻晒,仅人工费用就超过1200元。现在的粮食烘干企业,直接从田里把粮食收走,烘干后出售,效益相当可观。
安徽省农机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引导和推进烘干机的发展。在经营形式上,鼓励粮食大户及合作社购买使用,提高服务规模和效益,使粮食烘干服务组织和种粮农民双方受益;在管理方式上规范市场有序竞争,加强烘干机械质量监管;在发展重点上由水稻产区向小麦、玉米产区拓展,扩大应用覆盖面;在引导方式上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加大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省农机协会连续四年举办烘干机发展研讨会,探讨烘干机发展的技术路线。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是烘干机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作者系安徽省农机协会会长 郭子超)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5-6-16/nj_7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