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常态“三夏”跨区机收市场良性发展


马铮 白璐

今年河南省8110多万亩的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将近1/4。这些年来,组织好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的“三夏”农机生产,已成为河南省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秋作物适时播种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当然今年也不例外。随着小麦跨区机收大幕的正式揭开,我们不禁想要了解,河南省作为全国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三夏”情况如何?有何新特点?农机管理部门又在其中有何作为?6月3日,本报记者在麦收一线对河南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进行了专访。

中国农机化导报:张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三夏”大忙期间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目前河南省小麦机收情况如何?

张开伦:截至今天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面积3643万亩,占种植面积44.9%。其中机收面积3570万亩,机收率达98%。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万台,日收获小麦946万亩。

今天是河南省全省麦收迎来高峰的一天,各地麦收均已陆续展开,日投入收割机数量、日收获小麦面积均创今年新高。当前,麦收主要集中在豫南驻马店和中东部平顶山、漯河、许昌、周口、商丘等市。其中周口日投入收割机达到2.6万台;南阳、邓州两市麦收进入扫尾阶段;平顶山麦收近9成;信阳近7成;驻马店麦收近6成;许昌麦收过半。

虽然正值“三夏”大忙期间,但你说抽出时间,我觉得还是有些言重了。因为现在“三夏”跨区作业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具短缺、工作忙乱等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忙而有序”是现在我们工作的写照,一点都不紧张。从上面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截至目前,河南省麦收工作一切正常。前两天,河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但时间仅有一天左右,而且小麦基本已经成熟,降雨没有对收割造成影响。更何况我们有着丰富和周密的应急预案,即使出现极端天气等情况,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加以应对。

中国农机化导报:今年河南省的“三夏”机收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您能否总结出几个特点?

张开伦:正如我刚才提到的,现在“三夏”跨区作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农机部门一项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如果一定要说特点,我想可以归纳为:机械装备更加充裕;组织措施更加完善;组织经验更加丰富;部门配合更加主动;新闻宣传更加深入。

之所以说机械装备更加充裕,是因为在过去,河南省小麦收割机保有量约为11万-12万台时,全省的小麦机收率尚且能够达到95%以上的水平;现在全省小麦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6万台,机收率的提升空间却并不大了。也就是说,我们增加了约1/4的机具,而收割的面积与之前相比差不多,当然是更加得心应手。

在“三夏”机收组织方面,过去农机主管部门主要是实际参与,比如组织供需见面会、组织机手与农民签订作业合同等,现在则主要是引导合作社、经纪人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农机主管部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组织服务上。今年春节过后,河南省农机局就开始把全国小麦跨区作业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发布;与省交通厅配合,随时为机手发放跨区作业证,目前已发放近10万张;与气象部门联合发送即时小麦机收市场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石油石化部门协调保证油料供应,确定了1200个农机用油专用站,组建了1000余支送油小分队;在收割机大批转移时,公安交警都会出动警力护送出境,等等。现在看来,这些工作的成效非常显著,也受到广大机手和农民的欢迎。因此,可以说农机管理部门的组织措施更加完善,组织经验更加丰富,部门配合也更加自觉、主动,这是河南省“三夏”机收的另一特点。

你们来到河南这几天,如果关注新闻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对于“三夏”的报道都是不遗余力。新闻部门的报道更加深入,也是今年河南“三夏”的新特点。现在,河南电视台派出了两路记者,专程在麦收一线采访报道;《河南日报》等报纸也开辟了专门的板块。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新闻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观众和读者对“三夏”还是比较关注的。

中国农机化导报:我们注意到,您在此前农业部召开的“三夏”视频工作会议上曾经提出几个应当未雨绸缪的问题,包括天气方面的问题和主干道沿线地区依赖过往“散机”风险加大的问题等。目前来看,天气似乎已经不成问题,而主干道沿线地区过分依赖过往“散机”的情况是否真的出现了?应当如何应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信息服务 油料 成熟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