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让农机合作社扬帆远航


潘文博

山东省临邑县,地处鲁西北平原,面积1016平方公里,辖8镇1乡3街道、184个农村社区,人口54.5万人,耕地86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19.8%。谈起这些成绩的由来,农机合作社功不可没。今年“三夏”期间,全县82万亩小麦仅用8天就实现颗粒归仓,从小麦收割到玉米播种仅用十天,全县小麦机收率99.6%、机播率99.8%。整个“三夏”比往年缩短10天,节省开支1500余万元,同时组织426台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毛收入2000余万元。

理性的思考

临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起步于2005年,它的前身是农机协会。临邑是个农业县,农业人口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要实现全面小康,首要的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而解决农民致富首要的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首选当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临邑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大势,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民最需要的是有组织地推行机械化耕作,解决种地难、农忙时劳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思考论证,最后得出两条结论,其一,临邑县推行合作社经营的条件成熟。尽管近年来国家惠农力度逐步加大,但种地“不上算”的现实依然存在。临邑传统种植一般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两季大约亩产粮食2000多斤,目前小麦、玉米市场价每斤1.1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亩收益1500元左右。如果算上人工费、外出打工人员往返误工费等,收入还要大打折扣。而一名青壮年外出打工,年收入少说也有4万元。因此,在临邑县农村出现了这种尴尬局面,凡是地里庄稼长得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越差;凡是地里庄稼长得差的,反而家庭存款多、房子建得好,有的人在县城,甚至一些大中城市购置了房产。因此,推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既符合农村实际,也符合农民愿望.其二,临邑县推行农机合作社经营具有优势。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型机械化作业。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分散经营”,这在当时对解决农民温饱起了巨大作用。而目前的情况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单纯靠种地,一个家庭一般有六七亩耕地,一个青壮年如常年在家,土地不够种,所以多数青年外出打工,许多家庭对土地是一种“种之利薄,弃之可惜”的心态。临邑县20至60岁的农村劳动力约有19万人,其中15万人常年在外打工或在本地经商搞企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土地分散经营的现状已不合时宜,实行规模化种植是现实需求,推行合作社经营势在必行、越快越好。

积极的探索

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办法的选择就有了方向和目标。为此,临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农机合作社提升机械化水平,带动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

支部领办,一批“为民”型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为使农机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地参观学习,召开会议组织发动。针对社区资金紧张的实际,县政府出面与机械制造厂家协商、联系银行等,制定了“厂家赊一块、银行贷一块、支部筹一块、财政补一块”的鼓励政策。

政府培植,一批“能人”型农机合作社脱颖而出。千方百计激发农机大户、种田能手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对农村各类“能人”统计造册,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引导他们创办农机合作社。县财政每年都拿出专款,以奖代补鼓励兴办农机合作社,今年县财政又拿出300多万元用于发展农机事业。

部门齐抓,农业机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夏”来临前,县里成立了由农机、农业等部门组成的农机服务中心,乡镇成立了农机服务站,社区配有信息服务员,对全县2350台小麦收割机、960台玉米播种机等重点农业机械全部建立台账,对全县184个农村社区的82万亩小麦地块成熟时间进行预测登记,为适时收割做好准备。由县农机服务中心对各种农机进行统一调配,与72家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5000余名农机手建立联系,定期发送短信,公布区域收种进度情况,使各机械能够就近作业,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机械利用最大化和收种时间最短化。

有益的启示

首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是关键。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激发了农民购机热情,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大批劳动力从农田里转移出来,产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临邑县购机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2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125万元,购机金额由350万元增长到3000多万元,全县机械总动力由125万千瓦增加到189万千瓦。农民对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熟练,在购买农机时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越来越挑剔,促使机械制造厂家的产品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换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土地 玉米 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