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作业补贴 提升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的又一利器


孙红梅 白璐

作业一亩地补助10元甚至更多时,机手积极性会不会提高?

把作业补贴补给机手,农民会不会高兴?

实施作业补贴,对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要使作业补贴发挥最大效用,监管部门该如何做?

……

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10年后的今天,江苏省又开始探索农机作业补贴。该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道出了个中缘由:“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最初几年,随着机具的增加,江苏省的农机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以水稻机插秧为例,2002年全省插秧机保有量为2693台,到2012年达到近10万台,机插秧水平也从2002年的2%快速提升到2012年的60%。随着插秧机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机插秧水平也从快速提升向稳步提升转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机化水平的作用开始趋弱,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们想到了作业补贴,通过作业补贴提高机手的作业积极性,以带动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事实也证明,今年江苏省的水稻机插秧水平将达到70%,比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照此发展,我们在‘十二五’末水稻机插秧水平要达到80%的目标将可能于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徐顺年对作业补贴的试点效果大加肯定。

 

新形势“逼迫”出的新政策

其实,江苏省鼓励作业补贴试点还有一层原因:自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各省为了提升农机化水平,采取了对重点作物、重点作业环节机具补贴的倾斜政策,除国家和省一级的补贴资金外,还鼓励市县乡镇进行了累加补贴,这在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突破重点作物、重点环节机械化水平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政策的优势,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同类产品在不同省份补贴额差距过大,间接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差额进行机具倒卖,扰乱了农机购置补贴市场秩序。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按照农、财两部的要求出台的《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中规定:各市县不得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内的机具实行累加补贴。该项规定出台后,最直观的结果是农民购买通用类农机产品要多花钱了。对此,徐顺年表示:“补贴政策的调整在短时间内有可能会影响农民的购机热情,对重点作物和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一定制约。然而,取消地方累加补贴有利于地区间的平衡推进和机具监管,因此这种做法势在必行。”

从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监管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央补贴资金规模的增加以及补贴产品目录范围的逐年扩大,农民对机具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权,这种背景下,取消累加补贴就成为解决机具异地倒卖的一把利器。但让江苏各级农机部门领导思考的还有一个问题:毕竟现在机具的社会保有量还没有饱和,加之机具更新换代,农民对农机具的需求还很旺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足够的机具来支撑。既要解决机具倒卖问题,又要满足农民需求,以及解决农机化水平落后地区和重点作物薄弱环节农机化发展问题,作业补贴就走到了前台。

徐顺年表示,鼓励市县试点作业补贴,还有一层潜在的原因:有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一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起来并不容易。如机插秧,对一些苏北农民来说,没有作业补贴时,积极性不高,但有了作业补贴,农民付出的作业成本相对降低,就可能去尝试使用机械作业。还有一些重点作物薄弱环节的机械化问题,也可以通过作业补贴来推动其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升。

“当然,如何进行作业补贴,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之中。”徐顺年表示,为了摸索出一个可行的作业补贴程序和措施,江苏省农机局鼓励各地市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试点。比如,建议政府将原来累加补贴的资金用于作业补贴。至于具体怎么补,由各地市自己尝试进行,以利于基层农机化主管部门仍能对重点作物和薄弱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有效引导。

作业补贴成又一利器

如何才能让农民选择用机械作业?如何提高机手作业的积极性?

“对农民来说,当用机械作业不仅省人力,还省工钱的时候,自然就会用机械作业了。对我们机手来说,当机械成本低、作业的收益远远高于机械价格的时候,我们肯定愿意多干。”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浔北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登波用最朴实的话语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农机具 农业现代化 连续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