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找准跨区作业中的政府定位


本报评论员

今年“三夏”,不少地方都提到,如今的“三夏”生产之所以进行得这么顺,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意义重大。的确,在“三夏”生产中要更多的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越来越成为农机管理部门和夏粮生产相关政府部门的共识。

市场的核心关系是供求。当一个农民把自家小麦交给农机手进行收获时,他们之间便已形成了雇佣关系,并共同成为市场主体,而依靠市场对供求双方进行调节,往往是最具效率的。在往年的跨区机收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手“扎堆儿”、机多地少,给机手带来经济利益损失的例子并不鲜见。然而,我们却无法过分苛责管理部门,要在保证夏粮及时收获和确保机手经济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实在绝非易事。

如何使跨区作业市场有序进行?管理者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它在调节供求关系时的精确和高效,已无数次地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证实。然而,这却不能意味着政府对“三夏”跨区机收的“干涉”越少越好。

市场自有其局限性,其一便是滞后性。我们经常在各类电视节目上看到,某村一位农民养鱼赚了钱,于是第二年全村乃至整个当地全都开始养鱼,供过于求,鱼价下跌,农民纷纷赔钱,这就是市场滞后性的一种表现。市场滞后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够顺畅,市场主体无法准确了解供求关系,而作为市场中最弱势生产者之一的农民,在掌握信息方面更是处于天然的劣势。

这也正是政府发挥效用的最佳切入点。如何能够更好、更多、更快、更精准地为农民、农机手提供供求等市场信息,理应是今后农机管理部门的思考重心。同时,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重大,市场的滞后性随时可能成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隐患,这又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制定好相应的粮食生产应急预案,将市场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市场的另一个局限性在于,如完全放任市场自由竞争,其结局便会走向垄断,而垄断会损害处于弱势一方市场主体的利益,并影响行业的健康和技术的进步。虽然,我国跨区作业领域尚未完全成熟,垄断似乎离我们尚远,但随着土地规模经营成为方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势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如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为公平、公正的客观环境,值得政府管理部门深切思考。毕竟,制度公平和程序正义,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其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

“三夏”跨区机收始于山西省太谷县农机局组织的八台联合收割机,如果没有政府组织、保障,单靠农民自发进行,开启跨区机收这一进程将会十分漫长。这一点也能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机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上得到印证。今后“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如何发展,政府部门应注入更多思考,做到适当引导、全力服务,“多思考、慎决策”。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进行科学管理。

欧谚有云,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们同样可以说,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政府部门今后应该思考的不是该不该管,而是如何管,管什么。如果能够找准定位各司其职,不但是每年的夏粮生产,即便全年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也一定能够更加和谐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小麦 核心 农业生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