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入世十年话农机:需求拉动的全方位增长


中国农机产品进口市场比较集中,有70%甚至更高的比例集中在日、美、德、韩等前五位主要进口国;反观出口市场,就显得非常分散,前5位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份额只占到30%,且出口产品除了卖给美、德等发达国家外,也卖给印度、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享受到了价格便宜的中国农机,获得了符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产品,整个世界共享了中国农机制造带来的好处。

 

应对入世之“走下去”:

提高关税搞保护是逆行和倒退

早在入世之初,田志宏就做出了“入世对农机行业来说是机大于危”的判断,这基本得到了十年来中国农机化高速发展事实的佐证。

然而,近几年,国际农机巨头通过合资、建分厂等形式在国内市场上跑马圈地,动作之大之频繁让国内企业不无担忧。特别是这些国际巨头们凭借技术、品牌优势,逐步蚕食着国内市场份额,技术、管理、品牌均不占优势的国内企业开始涌现担忧之情,在一些场合也出现了以保护民族企业为口号,希望国家提高进口壁垒以保护国内农机产业的说法。对此,田志宏表示不能苟同:“提高市场壁垒搞保护是开放的逆行和倒退。”

姑且不说整个农机行业企业、人员众多,政府没有力量保护,就算可以保,其实际效果也要打个问号。“农机行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到完全放开前,将其发展速率与完全放开后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比,结论很明显,保护的效果不一定好。”田志宏说,“不适当的保护有可能带来行业发育的畸形。”

农机产品种类很多,适用的作业环境复杂。“打个比方,机器作业的土壤,东北、西北、南方差异很大,作业机具就应该有差异。再比如种植的品种,国外种植的作物中国几乎没有不种的,而中国种植的作物有很多国家是不种的,许多国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是‘无所不为’。这就造就了中国农机行业与生俱来的一个优势——产品范围广,因而中国很多小企业也可以因其独特的产品找到生存空间。”田志宏介绍说,反观汽车业,竞争自然就十分激烈和残酷了。

不需畏惧开放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国内机具性价比高,更具体地讲,就是价格优势。即便是在国内工资不断上扬的当下,这个优势依然存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人工成本还是很低;再者,工资的上涨也不意味着性价比一定会降低,可以看到,工资上涨的同时,我们产品也在改善,性能也在提高。”田志宏说,“基于这两点优势来看,中国的农机行业与一些世界农机出口大国之间的互补性强,直接的冲突性还是比较弱的。”

国内农机行业要“走下去”,要做的不是求保护,而是应该遵循着大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小企业往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层面更应该在研发、技改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应对入世之“走出去”:

立足国内市场培育国际竞争力

尽管目前不如国外农机巨头走进来的力度大,但中国企业确确实实已经有了产品、技术、资本“三位一体”地“走出去”步伐,力度也在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将会越来越多。对此,国内企业需立足国内市场培育国际竞争力。

“国内市场范围广阔,近期发展空间巨大,企业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先培养应对国内市场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培养国内消费者的‘挑剔’精神,让国内用户找我们的‘麻烦’,据此改进产品质量,搭建起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田志宏说。我国有各种各样的种植环境和栽培模式,有层次非常丰富的农机用户,针对国内每一种情况,完善和检验产品及售后服务,再将较为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拿到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目前国内农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国内企业应该注重3个方面:一是强化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二是密切关注和应用现代制造业成果,三是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

“品牌也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竞争已经逐步从价格竞争上升到质量竞争,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品牌竞争阶段。”田志宏说,我们已经有了大的农机企业,但在国际上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国内的农机企业要走出去,获得国际市场上的丰厚利润,一定要加强品牌的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气候 强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