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新时期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图)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职责定位明确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机科研院所明确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支持。同时,通过改革转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院所制度,在国家财政相对稳定的支持下从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前瞻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中试,为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共性技术和创新平台支撑,并充分发挥其面向行业的服务职能及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辐射、引导作用。

加快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应通过经济(财税、金融)与科技政策导向和科技计划项目扶持,同时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推动企业提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2.建立新型的技术创新组织载体和运行模式,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扶持推动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当前,联盟方式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越来越走向联合,除了机电高新技术和产品成功联盟研发以外,欧美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配套农机具等主要农机制造商的联合创新开发和日本水稻高速插秧机等共性技术装置等竞争对手间的企业联盟开发,已经走出了联盟开发、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成功之路。

2007年6月经科技部批准,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在加大力度引导扶持国家联盟的健康发展的同时,应探索创新区域性、专业性联盟建设。通过联盟的建设,聚集农机行业优势科技资源,促进建立有效的科技合作机制,并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的多元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提升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形成面向行业开放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行业共性研发平台。联盟作为政府政策、科研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持续承担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提高行业现有条件下的整体科研实力,破解行业发展的突出技术问题,并支撑我国农机装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2)在充分发挥国家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的同时,根据区域特色、行业专业分类,依托具有较强研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地方科研院所,联合有关高等院校,规划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独特的创新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搭建一个解决科技成果工程化问题的平台,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开放式服务,使中心成为特定区域或特色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推动提高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在中心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活动和手段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和机制,集成社会资源,推动联合与协作,唱响同一首歌。

按照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有利于农机与农艺、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农机科研院所在诸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资源利用等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不顺的问题,建立起跨部门职能(利益)协商、调整机制。科技管理中应调整旧有思维模式和习惯做法,整合行业资源,把归属机械工业(工口)部门管理的农机科研院所统一纳入农业机械化大体系中,同相关资源一起进行系统集成,破除渠道之分,推动各方力量加强联合与协作,优势互补,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各类科技创新体的作用,并推动建立农机科研与农艺技术研究、农机推广相结合的机制,加速提高农机装备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承载能力。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所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相结合 农业发展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