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新时期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图)


骆琳

 

当前,传统的农机装备技术与现时需求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形势下,集成与提升利用行业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效解决农机装备创新发展滞后这一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既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时期农机化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挑战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证明,农业发展对农机装备的需求与依赖达到某种程度,其相互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农机装备不再是受农业发展影响的“伴随性”或“被动性”发展,而转为主动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正处在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并存且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农机化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农机装备在农业发展中正迅速“变位”,成为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农机化的重要举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引发了普及机械化技术、应用先进适用农机的实际需要。在强劲的内需驱动和外部大力推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农机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提升技术、填补空白、加快发展等方面。

与此同时,我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国内需求和国际竞争带来的双重压力,这对我国农机装备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机装备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几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农业生产制度创新逐步向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急需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由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延伸。二是土地流转趋向连片集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土地经营、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激活了适应规模化种植的大中型拖拉机及多功能作业机具、成套技术装备的市场活力,原有的适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对农机产品的小型化、实用化和廉价化需求也正在向大型化、高效率、多功能及复式作业方向转变。三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的建设,带来了农机技术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生产向优势经济作物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养殖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拓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新型机械与装备支撑发展。四是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型农机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五是用电子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机整体水平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农机发展的必然。市场的这些变化致使传统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已不能满足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供给严重不足。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国际上众多农机制造商不断抢滩我国市场,他们正在以其高质量的产品、雄厚的资本优势强势进入,从与国内企业合资,逐步向独资经营过渡,给民族品牌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尤其是在大中型农机方面,掌握核心高端技术,而原来我们想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很难实现。因此,在开放农机制造业市场的同时,国家应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对民族工业及品牌给予扶持促其发展。

目前农机科技创新困难重重

我国现有的农机科技研发体系属于层级、多元结构,农机科技活动主体主要由中央部属及省、市地方农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企业技术中心组成,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演变而来,其科技管理也已由完全政府主导的计划型走过科技体制改革前期完全市场(化)推动时期,正在向“政府引导、面向市场”和“规划牵引、资助重大项目”的方式转变。

目前,我国设置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等院校共46所,其中有16所重点本科院校、29所普通本科院校、1所三本院校。其研究领域基本覆盖了我国农机化涉及的相关专业,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全国现有国家级科研院所3个、省级研究院所27个;还有一批地市级农机科研院所。其研发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除农机装备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设计开发外,还承担了标准化与质量检测、信息与信息化建设等行业服务职能。我国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正在逐步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部分企业建有国家或省级技术中心,成为增强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这些科技资源是我国农机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力量。但是,还应清醒看到,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薄弱,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科技体系,在创新能力建设和运行机制转换方面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相结合 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