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德英两国农机化发展经验及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41%,总体上相当于欧洲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特别是在农机装备结构上还呈现出“三多三少”的落后局面。可以说,我国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需要从农机的科研开发、加工制造、推广应用等诸环节予以扶持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对农业机械化采取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措施,是德、英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投入,增加购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和政策实施范围。加强机耕道、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种、节能、减排等新型农机具,加速淘汰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旧机具。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提供低门槛的信贷支持,采取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购买先进适用可靠的高性能机具。从英国的实践来看,对农用燃油实行减免税和价格补贴,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我国应研究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以降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生产成本。发展壮大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免征拖拉机养路费。对从事及组织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的作业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二)大力振兴农机制造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农机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的战略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与欧美日韩相比,我国农机制造业还缺乏国际化的领军企业,整体上还呈现经营规模小、企业结构散乱、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要进一步优化农机制造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对农机产品生产和流通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机企业增加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的联合重组,鼓励和培育大型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构建一批具有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大而强、小而专的行业结构。

(三)积极推动农机科技创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要将农机科技创新作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统筹部署,加快实现我国农业设施装备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农机化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推进农业机械生产、教学、科研、推广部门科技资源整合,建设农机科技创新平台,对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对研发生产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机新产品的企业予以专项扶持。为鼓励技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建议设立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奖,每年对取得重大农机化技术创新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四)加强农机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开放共赢的道路。

从汉诺威国际农机展上看,欧洲的很多农机制造企业都对中国充满了兴趣,十分重视消费需求持续上升的中国农机市场。迪尔、纽荷兰、洋马等各大跨国农机企业纷纷在国内合资合作生产农业机械,联合建设机械化示范农场,农机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国正逐步向世界农机的生产、消费大国迈进。要积极应对农机生产全球化的趋势,加快扶持民族农机企业的发展。发挥我国农机制造业相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能力优势,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价格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发挥劳动力资本相对便宜优势,吸引外资企业到中国生产高端产品。利用好两个市场、发挥好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重视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关键农机零配件的引进和协作生产,不断提升我国农机科研和制造水平。要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检测工作,与国外农机检测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信息共享、许可互认。以汉诺威国际农机展等农机展会为交流平台,引导和鼓励国内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国际间的农机展销和技术交流,促进我国农机制造业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拖拉机 农业生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