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又好又快地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总体素质提高的特征表现为随着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是农民素质提高、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应用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民由使用传统手工生产工具到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凭经验、体力生产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生产,必须通过培训和实践,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已有农机户近3360万户,约占农户总数13.3%;乡村农机人员已有4100多万人,约占乡村农业从业人员13.8%。他们掌握了先进生产工具,成为懂技术、会使用操作机器的新型农民,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生产方式,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与新知识积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把大量占用、消耗人力和自然资源,对自然依赖很大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节约人力和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投资效益。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以后,收入并不高的农民会主动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逐渐成为我国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体。2005年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费财政、集体、农民和社会投入总计292.62亿元,其中农民投入273.3亿元,占93.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成为农业机械投资的主体,其根本原因是对农机投资有利可图,可以增加收入。据调查,一般农机户可年净挣2~3万元。农机人员在农村都是佼佼者,他们是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有事业心、年富力强、热心从事现代农业建设、为大家服务的新型农民,农机户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农村呈现三新(新装备、新农民、新生产方式),农业效益提高和竞争力增强,城乡差距缩小,是农业总体素质提高的重要特征。

从中级阶段的三大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清醒认识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艰巨性,又要速度快,又要素质和效益高。我们应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良性互动,实现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抓住战略机遇期,又好又快地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意味着对新阶段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有正确而敏锐的判断,正确的决策部署和应对措施。在实践中,可以有很多措施。当前,加大投入、增强供给、健全服务、加强培训、优化格局等几个方面应作为主要着力点。

1.加大投入,健全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大农机购置资金投入。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要“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必须在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和健全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两个方面下功夫,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办好事、办实事。

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功能的迫切需要。既体现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又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近几年实施以来,效果很好,深得民心。既然行之有效,就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做得更好。从实际情况看,目前补贴资金力度逐年加大,深受农民欢迎拥护,激发了农民购机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2004年以来,我国农机总动力平均年均增长约4000万千瓦,农民购置农机投入年均约300亿元,2006年已超过400亿元,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1.85个百分点,2006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但是,补贴资金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还有近1/3的农牧业县没有享受到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的阳光;据已享受到农机具购置补贴的项目县反映,目前补贴资金只能满足农民20%左右的需求;补贴农机具的种类才7大类24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都需要继续扩大,让更多的农机户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农民购置农机具,除新增外,还有更新。据测算,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还应当逐年适当提高,达到年投入15亿元左右,占农机购置总投入的比重达到3%左右,可以发挥更好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业机械 发展现代农业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