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村里最后的大棚


陕西省武功县南仁乡西合村的大棚蔬菜曾小有名气,20年前当地就开始建设施大棚。只是,原来的50个大棚眼下只剩下五六个,这其中就有张平路的大棚。大

棚是农民的生计来源,不到万不得已,农民是不会弃种的。

6月初的一天,土壤保健中国行采访团来到西合村。张平路的西红柿大棚就在家门口一大片空阔的田野上,四周都是麦地。张平路说,其实先前这里周边都是大棚蔬菜,因为病虫害不断,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挣不着钱,最后大都废弃了。

张平路在村里第一个引进大棚蔬菜,也是村里为数不多坚持到现在的菜农之一。随团专家西北农林大学杜志辉研究员一进棚子就惊讶地说:“20年的棚子,但长势依然茁壮,西红柿个头大,商品率非常高。”张平路究竟有何绝招?一打听才知道,张平路其实是个文化人,20年前因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后,开始种植大棚。他买了很多农业书籍,渐渐成了村里的大棚种植专家。

三四年前,张平路遇到了棘手事。他发现根结线虫越来越重,对产量影响很大。他查了很多书,请教了一些人,一直没根治。就在这节骨眼上,张平路结识了杜志辉。一番望闻问切,张平路明白是土壤病了。就这样,张平路试着施上了赛众调理剂,过了一段时间,根结线虫缓和了不少。第二年,张平路又接着用。“现在根结线虫完全不见了。估计今年一亩能产1.8万斤西红柿,因为个头大、口感好,城里的超市主动来收购,还鼓励我扩大面积呢!”张平路终于尝到了甜头。

“这个老大棚,因为采取了有机种植技术,使用赛众调理剂,并用有益菌发酵稻壳,栽培过程中基本不用化肥、农药。这种种植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档次,也符合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杜志辉赞赏地评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蔬菜 估计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