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甘肃五谷种业:沧海破浪的民族种业航母


  在培养种子研发团队,精心培养选拔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李世晓上东北、下海南、闯中原,广泛引进业内知名人士、农业专家、管理专家和销售精英加盟五谷,在艰苦广阔的田野里磨练干部,在平凡、重复的实验中创新理论,组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是五谷种业的核心任务,高起点、大视野,建立科学有序的研发体系。大量聚合、优化种质资源,采用世界先进的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出大量的自交系,同时缩短选育时间,加快选育进程。2012年12月,五谷种业自主研发育成的玉米新品种“五谷704”,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五谷704”通过国家审定,对提升国内种业竞争实力和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五谷704”,这是五谷人在成功选育了五谷702、五谷1790、五谷8609、五谷玉68、五谷3861、五谷198、五谷黑珍珠、黄糯早夏、甘优981等10多个具有爆发潜力的玉米种子新品种,已向农业部申请20个玉米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为我们奉献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玉米新品种。

  在质量和过程管理方面,通过严格过程管理措施,不断改进设备和生产方法,五谷种业生产的玉米杂交种纯度由96%提高到97%―98%,农户的种子田每亩收入达2600元―3000元,比大田玉米增收500元。五谷种业严把种子质量关,以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为行业标准,从而确保了发向市场的全部是优质玉米种子。

  五谷人坚持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育种流程和简洁、实用、高效的品种评价体系,组建提炼出了核心材料群,形成了公司的核心杂优模式路径,确保了新品种的竞争优势。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选用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并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土壤状况和灌溉方法,制定不同的种植方案,确保种植户丰产增收。

  十年筑基,艰苦辉煌。创立10年来,五谷种业依托具有天然优势的甘肃河西制种基地,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玉米种子加工生产线,已向农业部申请20个玉米品种及自交系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全国4大玉米产区及海南建立了5个共500亩科研基地,形成布局全国玉米产主区的科研体系和试验格局,与中国农大、天津农科院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的同时,公司特别注重销售团队的发展,已建立三大销售中心,销售终端布局各玉米主产区,经营的品种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共有区域独家代理商240多家。经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已达14个,审定区域分布在东北玉米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华北西北主产区的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西南主产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10个省份,以五谷704、五谷1790为代表的5个新品种推广应用近200万亩,带动1.5万农户制种,累计为制种农户增收9000多万元。

  着眼未来 力争成为民族种业航母

  据悉,已公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重粮食安全,至此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公开强调“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另外,受财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委托,拟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牵头成立种子安全基金、食品安全基金,专门支持现代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发展。甘肃省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对具有育种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有了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民族种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而五谷种业作为行业佼佼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逐渐成长为民族种业航母。

  着眼未来,五谷种业司制订了今后5年和10年规划,预计到2017年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将达到18个,其中5个要具有一流的竞争力,种子销售总量要达到2100万公斤。为此,五谷种业将乘着国家扶持种子产业的政策东风,进一步扩充种质资源,完善现有五大科研育种基地和第二核心制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示范基地,并在国外建立跨国科研基地,扩建种子加工厂,形成5万亩玉米制种果穗烘干加工能力。五谷种业还将不断扩大东北、西南、黄淮海三个销售中心,争取三年内销售区域覆盖14个省。并尝试与当地种子经销商建立五谷销售联盟,形成在全国层面与最有竞争力的种子公司展开竞争的格局,努力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供种的主力军。未来10年,则要完成产业整合,成为民族种业航母,形成具备与跨国大公司在我国粮食种子市场竞争的格局,并使种子业务走出国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玉米 品种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