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继军
新建化肥项目有增无减,国内需求难再增长,出口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化肥企业在三重夹击下亏多盈少。这预示着化肥市场持续十多年的慢牛走势已经结束,将迎来持续3~5年甚至更长的调整期,期间化肥价格虽可能有所反复,但市场总体低迷,大多数化肥企业中长期将饱受微利甚至亏损之苦。这是多位业内人士对化肥中长期走势的总体研判。
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海峰表示,“十五”以来,我国化肥行业曾遭遇两次重大挑战:分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值得庆幸的是,在两次危机面前,中国化肥行业虽然经历了阵痛,但最终有惊无险。也许正是两次“狼来了”的落空,使得中国化肥企业的风险意识日益减弱,为行业后期的低迷埋下了隐患。
产能过剩十分严重
截至2012年底,中国合成氨产能6730万吨,尿素产能7130万吨。2013年,又有合计230万吨合成氨、300万吨尿素新增产能释放,从而使中国氮肥产能过剩30%以上。中国磷肥总产能2360万吨(折纯P2O5下同),消费量仅1200万吨。至于复合(混)肥料则更加离谱———总产能约2亿吨,年表观消费量不足6000万吨。
“已经严重过剩且仍在增长的产能,如果不能通过国内需求与出口同步增长进行消化,市场将难言乐观,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希彦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国内需求难再增长
“在化肥产能不断增长且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国内化肥需求量却在持续数十年增长后,很难再度增长。”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告诉记者。他说,耕地面积萎缩减少了农用化肥需求,2000~2010年,中国耕地减少了3700万亩。而据民间调查,这一数字可能高达6300万亩。后期,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有效耕地还将减少。
同时,科学施肥也在减少化肥用量。我国自200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面积不断增加,该方法可比传统施肥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另外,缓控释肥、微肥、冲施肥、专用肥等新型化肥被农民认可和接受,土地贫瘠或边远山区农民撂荒现象严重,主产粮区农民因进城务工而不断压缩农业种植面积或三季改种两季甚至一季等做法,都会减少对传统化肥的需求。
出口有限形势严峻
近几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氮肥、磷肥行业,之所以尚未感到“切肤之痛”,出口拉动功不可没。2012年,我国尿素出口量超过700万吨,磷酸二铵出口量超过400万吨。氯化铵、硫酸铵、重钙、硝酸铵的出口量,也均超过总产能的8%,有效掩盖了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化肥出口形势日益严峻。
一方面,国际化肥总产能不断扩大,得益于廉价且供应充足的页岩气或油田伴生气,2013~2016年,北美地区恢复或新增尿素产能高达560万吨;中东地区将有累计360万吨尿素产能释放;南美、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新增尿素产能520万吨;沙特及摩洛哥等国新增磷酸二铵产能450万吨。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后,全球氮肥、磷肥将总体供大于求,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中国将不断收紧产能过剩
及“两高一资”行业相关政策,尤其会进一步严格控制包括化肥在内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更为严峻的是,原本供不应求的钾肥市场,已现产能过剩的端倪,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与BPC联盟的破裂,正是钾肥巨头不得不各自为战的佐证。这也使部分业内人士借助钾肥市场走牛拉动整个化肥市场的想法彻底落空。
卓创资讯化肥行业分析师肖莉、江苏华昌化工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等业内人士一致表示:在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出口受阻三大因素打压下,国内化肥业中长期不容乐观,行业利润率将整体下降,市场竞争将趋于白热化。那些不具备资源与资金优势的小型化肥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10-15/31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