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立
近年来,农化产品因姓“化”似乎也欲染上暴涨暴跌的毛病。远的不说,就说尿素自今年春节后一路暴涨,在一两个月内,全国各地平均价格已由先期吨价2000元跃升至2400元以上。短期内这种陡涨幅度,已经不输给那些时常好上蹿下跳的化工产品。
农化产品顾名思义,市场主要去向是农业,而购买者又绝大多数是农民。毋庸讳言的是,当前农民收入与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相比还处于垫底位置,为此中央政府每年希望通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来改善这种状况。然而,面对如此疯涨的农资价格,农民因上调收购价所获收益实在是难于与之对冲,由此还可能造成收入下降。
须知,农民有苦不能不喊,政府听到农民的诉苦不能不管。于是,面对农资毫无节制地涨价,或将引发主管部门的政策干预。而最好使用的就是价格工具,如曾被业内视为“卡脖子”的最高限价政策或许会呼之即出。这样,无疑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先苦农民,再害企业。覆辙犹新,殷鉴不远。因此,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还是悠着点好。
先说每当行情上涨时,生产企业切不能高了还看更高,抱着奇货可居的心理,采取减少市场供应、制造紧张气氛为价格继续上涨推波助澜。应当清醒地看到,国内农化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如去年尿素产能已高达7000万吨,有近2000万吨过剩。近期尿素价格之所以大幅走高,是因为受了先前行业平均开车率不高、社会库存枯竭的影响,而不是市场产生了新的巨大的有效需求。因此,面对火爆的赚钱效应,许多企业想到的是满负荷生产,而一些闲置产能和检修企业也会缩短检修周期,纷纷开车生产,分食最后一杯羹。到那时,尿素价格自然就被打回原形,多数企业还将重陷亏损的泥沼,甚至短期内就会把已经获取的盈利悉数吐出。不难想象,先赢后亏,甚至巨亏,可能是一些企业年终财务报表的结果。
再说农资流通企业,本应是维稳物价的骨干力量,但一些包括淡储企业在内的流通企业,根本起不到蓄水池作用,淡储行为迟缓,买涨不买跌,起到的却是助涨助跌的作用。往往是产品看涨时,囤积居奇,期待暴利;但凡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又变成抛光杀价的急先锋。长此以往,已经沦为“二道贩子”,失去了生产企业的支持,失去了农化市场的信任。
当前,社会游资十分活跃,四处出击,逐利嗅觉及其能力奇高。因此,农化行业要对其十分警觉,严防部分生产、流通企业与之勾结,沆瀣一气,共同牟取不义之财。
综上所述,农资行业各方,理应朝前看,不是仅朝“钱”看,悠着点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2-06-12/29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