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第一个杂交玉米“天泰10号”通过审定始,至2011年4月,6年间10个天泰系列杂交玉米、1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审定;入选中国种子协会认定的54家种企“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之一。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天泰种业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种企第二、全国种企30强,着实令人刮目相看。2012年暮春,笔者走进天泰种业,董事长李勇和用9个字诠释其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驱动。
杂交玉米育种起家
1992年李勇和上任,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公司生产经营的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种子等都是人家选育的,这深深地刺激着他的心。天泰种业的种子研发从玉米育种开始。
李勇和与团队认为,杂交玉米种子是一种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续利用的资源,年年用种,年年制种,年年销售。玉米种子的消费量惊人,贸易量也十分庞大。但以年为周期的玉米杂交种研究,选定一个品种,从杂交、选择、评比、审定,直至应用大田生产,至少需7~8年或更长时间。
凭着对种子事业的执著追求,天泰人先后拜访了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吉林等地的玉米育种专家100多人,征集育种材料2000多份。以引进的美国、南美和欧洲的优异新种质为主要基础材料,对国内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类型独特的育种材料。这些材料遗传背景广泛,抗病、抗倒性好,与当前常用自交系血缘关系远,具有较高的配合力,为天泰种业玉米新品种研发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天泰人自1998年在海南三亚建立了育繁科研基地,至今已扩大到120亩,建起固定的育种站。2010年11月,天泰种业成立专设科研机构――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建立起技术创新联盟。在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夏玉米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建立了10多个育种环境测试站。2009~2011年投入4859万元用于科研,2012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建设。
改制也是推动力
天泰种业跨越式发展,看似突然,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1992年4月,“三位一体”的平邑县种子站改革,有市场主体地位、独立法人的平邑县种子公司成立,这比2000年12月1日实施的《种子法》要求的种子机构政企分开早了8年。
1997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李勇和大胆改制,成立了平邑县种子有限公司。国有种企改制成股份制民营企业,在山东省种业界是第一家、全国第二家。
2007年8月,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天泰种业加盟到“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行列,获得农业部颁发、具有全国范围经营资质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而此前全国有此资质的企业不过90家。
随着企业的发展,李勇和又作出一次战略性抉择,把公司总部迁徙到山东省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信息中心――济南,借地利、人和的优势,加速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2010年10月25日,天泰种业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县级公司发展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再到“中国种业骨干企业”,18年间,天泰种业完成了让业界惊叹的蜕变。
品牌之争
现代种业最富有感召力的是品牌,中国种子市场的竞争,突出表现为抢夺市场份额的品牌之争。李勇和把《易经》里的泰卦卦象作为商标注册,2008年,天泰商标经《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认定,获得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注册。
2007年,天泰种业先后在山东平邑和甘肃武威上马两条现代化的种子加工生产线。精细的加工和新颖的包装,使天泰系列玉米杂交种和小麦良种受到农户欢迎。种子基地西移,面积达5万多亩。
2009年4月,公司又在武威上马新的玉米果穗烘干流水线。玉米鲜果穗直接烘干,有效避开冻害影响,使发芽率提高到92%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单粒播技术推广,种子就地加工、包装,避免了种子在储运中出现质量问题。
加大新品种研发是为了创品牌,调整种子基地是保品牌,狠抓种子生产质量管理是树品牌,公司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施品牌战略。
品种是市场通行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种子 品种 小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2-06-08/29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