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新型肥料研发小组正在北京市大兴区小麦试验田采集试验数据
□本报记者王洋 通讯员申锋
“这种新型肥料提产量、降农本、保环境、可降解,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的理想肥料。”这是记者近日在北京市大兴区举行的“新型包膜控释肥小麦大田测产活动”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此次由中国农业大学新型肥料研发小组组织的活动测定了由该校资环学院研究小组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包膜控释肥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与传统氮肥相比,该种肥料在减氮20%的情况下产量不减,在等养分投入量下增产达12%。记者在大兴区小麦试验田了解到,这种肥料能够明显控制氮肥释放,且后期无脱肥现象,氮肥利用率大大提高。本次在大兴区开展的小麦田间试验,施用常规肥料的亩产为250公斤;等量氮素情况下,掺混50%尿素的控释肥亩产280公斤,增产12%。按照尿素每吨1600元、控释肥每吨2500元、小麦每公斤2.0元计算,每亩可增收35元。在控释肥施用减量20%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与施用常规肥料的小麦同等产量。
中国农大资环学院教授胡树文告诉记者,目前在行业内缓控释肥料的理念正被上下游逐步认可。中国农业大学作为这一领域的研发机构,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团队通过在肥料表面包裹一层高分子材料,使其具有隔水作用,降低肥料溶解速率,并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利用该包膜制成的新型控释肥,产品具有包膜薄、无异味、可降解、价格低廉等特点,养分能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阶段性地释放出来,一次性施用,长期供应养分,具有减少氮肥流失、降低劳动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等效果。控释肥料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可达到良好效果,常规肥料可弥补前期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少的缺点,而控释肥料可延长肥料有效利用时间,使作物在整个生长季都可以吸收到养分。控释肥料一般可以减少施用量就能达到传统施肥的产量,减量化与土壤基础肥力和预期产量有关,相应提高控释肥料用量可以达到高产。同时控释肥料不同的释放期适用于不同生长期的作物,释放期短的肥料适用于如蔬菜、花卉等生长期短的作物;释放期长的肥料适用于如玉米、小麦等生长期长的作物。控释肥料宜作为基肥或者前期追肥施用,比如玉米可在播种时施用,也可在幼苗六叶前施用,再晚不宜施用。有条件的场合最好采用沟施、条施,然后覆土,以免养分流失,并且要肥苗隔离,间隔10厘米左右,以免烧苗。施用肥料需要均匀,并且保证土壤水分,以使控释肥料养分得以释放。
近几年,中国农大研发团队与山东、河北、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科研单位联合,分别进行了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型作物的肥效试验。按照地区及作物的不同,这种新型肥料平均亩增产8%~15%不等,亩增收30~160元,不但节本增效明显,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1-06-28/31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