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水中乾坤大


□本报记者王军 通讯员付新霞

中国缺水比缺地更严峻,缺地比缺肥更为紧迫。这是农业与肥料专家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的一句话。向旱区要粮,让灌区增效,要水田减排,已成为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首要任务。作为中国复合肥企业最早倡导节水农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让“水肥一体化”变为现实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

发展节水农业已势在必行

2010年的春天,本应是春播繁忙之际,但西南五省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据不完全统计,受灾耕地面积约1.2亿亩。西南五省的水资源占全国的40%,但特大干旱让水力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变成了严重干旱地带,可见中国的水力资源环境已变得更为恶劣。频发的干旱灾害,要求中国必须发展节水农业。

那么,如何将“发展节水农业”这一口号变为现实呢?

段继贤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节水农业”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之一。他说, “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主要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水肥灌溉、施用方法相比,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水利用率40%~60%,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50%。

“只给作物施肥喝水,而不是给土地。”按照段继贤的说法,这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先进之处。这一理念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灌溉、施肥经验,改变了传统的给土地灌溉、施肥的习惯,建立起新的灌溉、施肥指标和技术,指导农民根据作物的需求灌溉、施肥,把水和肥只供给作物,不供给闲置的土地,这将极大地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段继贤告诉记者,科学实验充分证明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越性,该技术不但具有很好的节水、节肥效果,而且增产效果及其他方面的效果也十分突出。他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蔬菜、果树、棉花、玉米、马铃薯分别增产15%~28%、10%~15%、10%~20%、25%~35%和50%以上;品质明显提高;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工时。

“三位一体”提供解决方案

段继贤认为:“节水农业的实质就是向旱区要粮,让灌区增效,要水田减排。所以,芭田倡导的是要让‘水肥一体化’技术走向全国,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

据段继贤介绍,早在2004年,芭田就开始了“水肥一体化”的探索,并最终开发出适合“水肥一体化”的肥料、方法和设施,形成了主要由“芭田灌溉肥料+芭田施肥方法+芭田灌溉设施”三部分组成的芭田灌溉施肥“三位一体”应用技术。该技术是芭田人在学习世界农业强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实际,从“食物链营养专家”的角度出发,经过长期总结探索后创造性提出来的。这种“肥料+方法+设施”的“三位一体”模式,不仅是“水肥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更是施肥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段继贤说,为验证芭田灌溉施肥“三位一体”这一应用技术,他们公司先后在深圳公明、广东惠东地区进行了叶菜、苦瓜和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叶菜增产15%左右;苦瓜瓜长、瓜径和单瓜重平均分别增加5.2%、6.3%、8.2%,亩均增产17.5%;马铃薯亩增产130公斤,节约用肥成本60元,增收219.3元。

在段继贤看来,芭田灌溉施肥“三位一体”应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土壤污染、盐渍化、作物根部病害日趋突出等问题,还能节水、节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有效解决方案。

渠道服务锁定终端消费者

“作为肥料生产企业,为农民服务是一种责任。产品和技术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为农民、为农业服务,如何让庞大的终端用户群尽快掌握芭田灌溉施肥‘三位一体’应用技术,这是芭田在推广‘水肥一体化’进程中面对的一大挑战。”段继贤坦言。他认为,如果经销商和农民用户领会不到芭田灌溉施肥“三位一体”的精华,那么这套“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就会大打折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干旱 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