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一飞冲天的“爆发力”


□通讯员华文

高进华在山东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读大一时受过一次强烈的“震撼”,这在他个人的历练轨道中留下了一抹特殊的痕迹,却也由此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梦想。

“是在电视里看到的镜头,印象太深了,绝对不会忘记的!”事隔10余年,高进华谈及那次所受到的“震撼”时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那天,高进华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条在中国企业界尤其是民营企业界极具震憾性的里程碑式的新闻:民营企业远大集团购买了一架公务机,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飞机的民营企业,并由此开启了企业公务机在中华大地的诞生序曲。

高进华睡不着了,因为这条新闻对他刺激太大了。备受震撼的结果是,当时仅读大一的高进华给自己许下了一个极具刺激性的愿望:“以后如果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也要买一架飞机!”

2004年,出任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己经3年多的高进华“爆发”了,他真的买飞机了,而且一买就是两架。这不仅在中国农资领域,就是在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界,都找不出第二个样板。

“为什么要买两架?”记者有些好奇。

“在他身上有一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气质,很鲜明,很典型。而且他还非常强调‘爆发力’,一般人身上很少见。这与他曾是短跑运动员是分不开的。”对于记者的疑问,高进华昔日的大学老师、如今的史丹利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磊博士如是说。

身体健壮、面相憨厚的高进华,从小练短跑,曾经代表临沂市在山东省运动会上获得百米比赛银牌。多年短跑运动员的磨练,使高进华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倔强与争当第一的狠劲。对于这股狠劲,高进华自己解释说是短跑运动员所必须的“爆发力”。而这种难得的“爆发力”,却成了高进华日后操盘史丹利公司时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或许,正是凭着这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爆发力”,高进华在执掌史丹利公司至今8年多的时间里,引领史丹利公司从行业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一步步地成长为中国复合肥行业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

从媒体上获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莸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一个想法在高进华的脑海中显现,并且日趋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高进华终于爆发了。2008年春节过后不久,高进华和助理张磊博士不远千里来到袁隆平海南三亚南繁杂交水稻实验基地,准备邀请袁隆平出任史丹利公司的特别顾问,并且和袁隆平的良种基地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然而出师不利,高进华与袁隆平谈了近一天,袁隆平就是不首肯。当晚回到海口,高进华躺在宾馆里反复琢磨着与袁隆平从见面到洽谈的每一个细节。一觉醒来,他打定主意,再赴三亚“二进攻”。锲而不舍、不甘认输的高进华,以“良种、良肥、良法”的营销与发展战略,最终打动了袁隆平,使史丹利公司成为国内农资行业第一个与袁隆平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的企业。

随即,高进华的“爆发力”一发而不可收,又相继和与袁隆平齐名、享有“南袁北李”之誉、同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及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这在农资生产领域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而这一切从构想、运筹到实施,竟然都来自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就连他创建史丹利公司和品牌的父亲,都觉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的建立,不仅让史丹利公司在行业内树起了现代复合肥企业的标杆,更使史丹利“良种、良肥、良法”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获得了行业内良好的口碑。

除了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外,高进华在高塔复合肥项目建设上的“爆发力”更让人刮目相看。

尽管当时史丹利销售额仅3亿元,而项目投资就需8000万元,且风险很大。但高进华上马了,而且义无返顾。他成功了,无论是产品的品质还是企业的技术档次,都因此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产能与效率也都有了质的飞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营销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