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摘自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却又问题频发,不断触碰公众的心理底限。“三最”之后,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就会戛然而止?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 反复较量中,怎么样才能真正打造出“舌尖上的安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怎样交出一份让消费者放心的“舌尖上的答卷”支招。
食品安检员实行终身负责制
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了在节日前后进行集中检查外,更应该使监管常态化。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系统很有必要。有关部门可以设置多个信息监控点,全面采集食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环境,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到食品的生产、流通等多方面信息。
为了确保监管独立,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人员也应该像法官、警察一样实行终身负责制,即使退休了,也要为曾经的问题负责,这样可以防止监管人员与不法企业同流合污,增强其责任心。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
农产品需要原料、检测“双保险”
食品企业应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产品的第一消费者。但是,现在产品上游原料来源复杂多样,农副产品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 部分原材料不合格。由于原材料的检测不可能穷尽所有项目,某些本不该在食物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就不容易被检测出来。而且检测越多,成本越高,最终还是消费者 来埋单。
因此,应该在原料检测之外,加强农产品的源头管理。香港早就开始实行食品来源地、采购地登记制度,无论是肉猪还是肉鸡,都要从源头进行严格审查。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
提高违法成本 让山寨食品成“过街老鼠”
从事食品行业20多年,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很多山寨食品横行,仿“六个核桃”的“大个核桃”、仿“康师傅”的“康帅傅 ”。
很多山寨食品都是在城乡接合部生产出来的,也直接销往了农村。因为部分农民辨别能力比较差,且山寨食品价格都比较低,这也为山寨食品提供了市场。
农村食品安全是个短板。以罚代管只能一时遏制山寨食品,但不是长效机制。想彻底杜绝,就必须加大违法成本。一旦发现有人生产或销售山寨食品,整个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受罚,不只是简单交些罚款,要么判刑,要么直接罚得倾家荡产,让其无力翻身。
除了执法部门查处外,政府还可以聘用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监督员,并对这些监督员进行培训。当人人成监督员时,假冒伪劣食品也就成了“过街老鼠”。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糖业烟酒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买世蕊
违法企业即刻曝光
工商行政部门对流通环节涉及的食品安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被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厂家,可以申请复议检测,最后才向社会公布结果。
这样前前后后大概需要两个半月。其实,这对公众来说,时间都有些晚了。建议设置“即刻曝光台”,对于违法企业、产品即刻曝光,也可以设黑红名单 榜,晒晒各企业的诚信度。如果一个企业或产品被连续曝光几次或者在一个月内被多次投诉,就可以被列入“黑名单”,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其他部门可以在银行信 贷等方面对其加以限制,使该企业无法生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4-03-11/9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