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药信息

专注农药研究30载 成“害虫天敌”


关键词:农药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20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里,由贵州大学教授宋宝安牵头研究的《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项目名列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次获奖为宋宝安农药研究生涯再一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他回忆,他第一次获奖时才29岁,青年才俊,意气风发,谈起这一段获奖经历,宋宝安笑着摆了摆手,“当时太年轻了,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去闯,去做。”岁月悠悠,如今的宋宝安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距离他第一次获奖也已过了23年,时光在他脸上添了风霜,但是他对科研的热爱依旧不减当年。

一张严格的作息表——不休息的农学家

早上5:00起床,回复邮件、浏览专业信息;

6:30—7:30跑步;

8:00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12:00—14:00吃午饭,休息一小时;

14:00—18:00到实验室做实验;

18:00—19:30吃晚饭,散步一小时

20:00—24:00再回到实验室工作

……

这是宋宝安一天的作息表,自从1995年组建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中心以来,宋教授保持这样的作息习惯近20年。今年已经52岁的宋宝安每天高强度工作近12个小时,他说:“没办法,就是喜欢,而且平时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唯一兴趣就是做实验搞研究,现在每天跑步散步一小时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工作的时候精力充沛。”

杨松是精化中心副主任,是我省第一位长江学者,也是宋宝安第一个学生,老家在江苏南京的他,在贵州已经扎根15个年头。据他介绍,他从研究生时期一直和宋宝安一起工作,既是师生,又是科研伙伴,“宋老师真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啊,这么严格要求自己,太少见了。”他这样说道。

除了在学校的工作,宋宝安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各种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和讲座。采访前夕,宋宝安刚从北京参加学术交流回来,他说:“对搞研究的人来说,沉下心做实验是最基础的,但是也要将视野打开,看一看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不足,就要学习、改进。”谈起自己的恩师,杨松说:“跟随宋老师学习的这些年,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宋老师视野开阔,善于发现行业内新课题这一点让自己非常佩服。”

宋宝安主攻绿色农药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害虫天敌”,田间考察自然少不了,据他介绍,每周大概要出去两次,省内外到处跑,每次都是“悄悄地去,再悄悄地回来”,“我希望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能真正为农民所用,而且还要用得好,经常去看去观察我才放心。”宋宝安说。

30载寒暑,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农药

1987年,宋宝安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24岁的他在第三届全国农药学术研讨会议上的发言震惊四座,他提出,要做中国自己的农药,做高毒农药低毒化的绿色农药。而当时,我国的农药生产主要是仿制国外工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病毒 杀菌剂 核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