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王希 程群)针对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等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正着力打造一种鲜活农产品“田 间直供市场”的新型流通方式,力求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成本高的痼疾。
目前在国内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条为“农户收购商(农产品经纪人)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超市或农贸市场消费者”,流通环节过多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并带来了鲜活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
为此,商务部、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农超对接”试点,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今年2月,两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 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10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商务部、农业部先后在杭州、西 安、沈阳、武汉、石家庄和成都举行了六场活动,组织10家全国性连锁超市、209家地方性连锁超市和3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对接洽谈,达成了一批长期 合作意向,协议采购数量36万吨,采购金额20亿元。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巡视员孔令羽15日在成都市举行的“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 动西南片区活动上表示,农超对接创造了政府、超市、消费者、农户多赢局面:连锁企业通过建设采购基地使其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 超市订单生产使生产与市场衔接得更加紧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的减少降低了流通费用,让消费者得到价格实惠的同时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产品。
据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副站长赵铁桥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6万家合作社与超市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据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西区食品采购总监石立鹏介绍,家乐福目前与中国24个省市区的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以供应其在全国 48个城市的170多家门店,而且这种产地直供方式的鲜活农产品采购数量不断攀升,2010年上半年的采购量比2009年增加了2倍多。
通过与超市对接,利用其销售网络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农民合作社不仅避免了盲目生产,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四川会理县红水晶石榴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邓兴霖向记者坦言,几年前刚与成都一家连锁超市“对接”时,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超市对石榴的外观等方面 有一系列的标准,不合格率超过3%,超市就会拒收。经过几年的磨合,农户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对药残等问题有了更加明确认识,合作社种植的石榴进入 了双流机场等高端销售平台。
“美国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实现了超市直销,而我国自2008年逐步推广农超对接以来,目前大中城市生鲜农产品自超市直供直销的占15%左右,预计未来一两年有望达到20%,而到“十二五”末我们力争这一比例达到30%。”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吴东来说。
业内认为,尽管多方受益,但“农超对接”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挑战首先来自于我国当前落后的农 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超市严格的采购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不过他认为,在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超市不应该降低标准,而应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帮 助合作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表示,制约农超对接发展的瓶颈因素还包括部分超市费用过多、结算周期长,冷链物流设施和全国长距离的运输需求间存在矛盾等问题。
“农超对接的生命力在于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稳定产销,让农民增收。”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组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快完善、落实农超对接相关优惠政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11-12-16/10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