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北京21个村因旱饮水难 将出台首部应急预案


  在门头沟清水镇龙王村住了40多年,于广海还没遇到如此缺水的时候。

  龙王村三面环山,祖祖辈辈都靠山沟里的地表水为生。近年来的干旱致地表水干涸,村里不得不每天到7公里外的邻村借水救急。

  百年老井的干涸

  三四十年前,龙王村还不曾有缺水的烦恼。

  1964年,20岁的于广海带着一家八口从龙王沟的山上搬到龙王村。那时,离家不远处有一口2.5米深的百年老井,雨水好的时候,水都溢到井口,全家人的用水都是靠这口井供给。

  1976年,村里开始统一为村民配备铁管子,井里的水经过铁管子流到了于广海家,他不用每天四五趟地去挑水了,“那时雨水足,哪会缺水呢?”

  近些年来,因为干旱,百年老井也渐渐干涸了。于广海还记得村民排队用勺子一点一点舀井底水的情形。

  每日去邻村拉水3趟

  龙王村共有两口井,除了那口已干涸的百年老井,村口还有一口“龙王村大口井”,村民如今用水就是通过这口井输送到各家各户。

  “正常年份,大口井每天能保证蓄水1.5米。”昨日,龙王村村支部书记史长友指着大口井说,今年6月份,大口井的水位开始慢慢下降,“现在每天也就四五十厘米,一管子就抽到底了,根本不够村民用水。”

  为解决村里人的用水问题,从当月开始,史长友雇人开农用车每天跑到7公里外的梁家铺村去拉水,每天三次,每次约6立方水,然后注入到“大口井”里。

  这样的借水已持续了近5个月,史长友扳着指头算了算,拉一趟水,需向车主支付200元费用。现在,村里已向拉水的车主赊了两三万元,“看来,这种情况估计得到明年7月份。”

  粮食产量减三分之二

  在史长友看来,去年还算有点雨雪,今年的旱情则更为严重,除了村民用水受影响之外,还反应在了农作物上面。

  史长友说,龙王村盛产干果、核桃等,去年该村干果年产量为5万斤,今年遇到干旱,减产了一半,“这还不算最惨的,粮食去年产量为3万斤,今年连1万斤都到不了。”

  于广海家有十三四亩地,种了一些玉米、谷子。4月份刚下种子的时候,他还觉得今年天气不错,应该有雨水。但日子一天天过去,雨水没见到,田里的谷子皮比往年厚了,黄豆连角都没长出来,玉米的个头也比往年矮了一半。而今年的收入也比往年减了一半。

  家备十口缸蓄水

  水太金贵了,所以史长友开始对用水限量限时。他每3天向村民供一次水,每次供水时间为6小时。

  为此,于广海家里储备了十口大水缸蓄水,不过因为现在家里人少,每次蓄满一缸也够用了。

  因为缺水,于广海的4个儿女全都搬走了,只剩下他和老伴、岳父留守村里。“10天半个月不能洗澡,年轻人都受不了。”他说,龙王村本来有50户150人,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他曾动过搬到别村的念头,但他发现,有的村民搬迁后效果不是很理想,“没地、没树,咋养活自己。”他想明白了,就待在村里,“只要给我们一口井,我们有吃有喝,也就满足了。”

  “必须打井了。”史长友也这么认为,村里已经3年申请要求打井,他感觉今年有希望。

  昨日,门头沟水务局副局长杜利军进村考察,于广海趁机上前央求:“能不能先安排给我们村打口井啊。”本报记者 杜丁

  ■ 回应

  门头沟计划打十余口井

  将投近千万元解决山区村民吃水难

  本报讯 (记者杜丁)为应对干旱带来的缺水影响,明年,门头沟区计划投入近千万元打十几眼井,以解决山区村民吃水难问题。

  门头沟区一共有170多个村,今年干旱影响最大的是清水镇的龙王村、涧昌村、田寺村和双涧子村。

  门头沟区水务局副局长杜利军表示,目前这4个村里居住人员除了田寺村有300多人外,其他3个村的村民都只有120人-150人。据了解,在这4个村里,有3个村都被列为市政府搬迁村,“水资源匮乏,不适宜生存。”

  据杜利军介绍,之前考虑如果是搬迁村,将不会为其改善设施,但根据目前看,很多村民确定不会搬,门头沟区政府决定将投资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据悉,门头沟明年计划投入近千万元打十几眼井,“这些如果都解决了,山区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也就大部分解决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降水 干旱 雨水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