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业害虫性诱剂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2009年9月9日~11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在桂林共同组织召开了重大农业害虫性诱剂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来自农业部有关单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浙江大学等国际组织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植保推广系统的推广技术人员共13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交流了国内外重大农业害虫性诱剂监控技术的集成创新成果,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应用性诱剂监控技术控制重大农业害虫所取得的成效,讨论了该技术在重大农业害虫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

  性诱剂监控技术主要是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授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同其它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应用性诱剂防治农业害虫具有安全性、选择性、高效性、持效性、兼容性五大特点,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性诱剂监控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植保技术,对保护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生态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据统计,我国重大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60-70亿亩次,病虫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到10%~20%,每年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60-80亿亩次。

  2007年,回良玉副总理、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等有关领导对昆虫性诱剂的应用推广作出重要批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贯彻有关领导批示精神,积极开展性诱剂监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国农技中心于2006和2009年两次印发文件,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性诱剂示范推广补贴模式,推动部分省(市)率先实施。二是着力试验示范。全国农技中心大力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工作。2005~2009年间,在全国32个省(区、市)的62个县共建立了260多个技术试验示范点,防治对象涉及蔬菜、果树、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上的20余种害虫。三是强化技术指导。2005年和2007年,全国农技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了现场会和技术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对性诱剂的田间应用技术提出指导意见。四是注重宣传引导。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地编印性诱剂应用技术专集,并举办以性诱剂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和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几年来示范推广活动的开展,应用性诱剂监控技术防治农业重大害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关键技术不断创新。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性诱剂配比,诱捕器设计,诱芯质量,释放材料,诱捕效率等性诱剂关键应用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二是技术模式不断完善。全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性诱剂监控技术在蔬菜、果树、水稻、玉米、棉花上的应用技术模式,并且针对区域、作物和害虫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的模式,不同作物不同的模式,同一作物不同的模式和同一害虫不同的模式。三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近几年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性诱剂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6个省(区、市)扩大到目前的32个,应用作物也从蔬菜扩大到水稻、玉米、棉花、果树、林业等多种作物。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32个省(区、市)性诱剂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80多万公顷。四是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应用性诱剂防治农业害虫,其平均防治效果可达50~80%左右,每个生长季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每亩使用成本比化学防治区节省30元以上;同时,能有效保护天敌,增强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并能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药中毒事故。

  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夏敬源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适宜推广性诱剂监控技术的农作物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此,有关农业部门要整合各种资源力量,设立专项资金,试行相关补贴政策;科研教学部门要就控害保益效果、轻简使用技术、生态效益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技术规程,加强技术展示和培训工作。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加强协作攻关、合力推进重大农业害虫性诱剂监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提供有力的“绿色植保”技术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蔬菜 玉米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