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五大产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山地苹果川地菜,杂粮生产重品牌,舍饲养羊思路新,外出打工增现金!”这样的顺口溜在志丹老百姓口里广为流传。近年来,延安市志丹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政策牵引、示范带动,强力推进“草畜业、棚栽业、林果业、小杂粮、劳务业”五大产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8年,志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47元,同比增长23.3%元。志丹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之前,主要以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粮食种植业为主。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志丹县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致力于培育农业产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总结经验、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主攻草畜业、培育林果业、突出棚栽业、做精小杂粮、拓展劳务业”的产业建设思路,强力推动产业开发进程,积极实施产业开发“22211工程”,即到2020年,全县存栏优质白绒山羊20万只,存栏生猪20万头,苹果面积扩大到20万亩,大中棚蔬菜达到1万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政策规定,不断强化支农强农力度的同时,志丹县加大着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加大政策引导作用,为农业产业的开发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一是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增加补贴种类,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今年上半年,志丹县投入支农惠农资金1.46亿元,同比增长24.5%。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中央1号文件“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志丹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特别在农业产业建设上,县财政根据需要,分别按年度列支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五大农业产业开发,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三是转变政策扶持机制。为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转变农民等靠要思想,县乡两级在发展产业中积极调整工作方法和扶持机制,工作理念由原来的“行政命令推动发展”转变为“政策引导促进发展”,支农方式由原来的“事前补助扶持”转变为“事后以奖代补”,有效防止了政府在抓产业建设中“大包大揽”现象,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建设的主体,有效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产业建设中,志丹县各级各部门注重培育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建设整体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县围绕五大产业建设,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先后扶持建立了122个畜牧业专业村,13个棚栽业专业村,4个苹果专业村,3个马铃薯专业村,涌现出了一大批群众认识高、经济效益好的养羊、养猪、养鸡、苹果、棚栽等产业明星户,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截至上半年,全县累计建成畜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152个,专业户2245户,羊子存栏6.68万只,生猪存栏3.03万头,家禽存笼19.8万只,建成苹果园5.8万亩,大棚2830座、弓棚3737座,完成小杂粮播种面积20万亩,完成劳务输出11670人,输出前培训6850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志丹县农业产业逐渐走向一条符合县情民意的富民之路,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优势逐步凸显。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志丹儿女定会在这条富民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农民人均纯收入 政策引导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