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大学生村官 破茧成蝶振翼飞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全市首批签约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即将届满三年,“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又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三年合同期结束以后,这批大学生“村官”将何去何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大学生“村官”,对于未来,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期待,甚至夹杂着困惑和不安,但都相信:经历基层磨炼,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村官”也有职业魅力“村官”不是政府官员,却有着“小巷总理”的雅称,日常工作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打交道。在南湖区新兴街道松鹤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唐雁耘看来,“村官”也有自身的职业魅力。2007年10月,唐雁耘从湖州师范学院毕业以后,就报考了大学生“村官”,经过考试选拔,成为基层社区的一名“村官”。

  工作近两年,最让唐雁耘骄傲的事情就是,在社区换届选举中,社区居民用选票把自己“投”成了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日常工作能够获取他人认同,彰显的是‘村官’魅力。”唐雁耘自信地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在社区里组织的一些科普文体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参与,拉近了邻里关系,给居民带去了很多欢乐。2009年,经过街道组织部门的推荐,唐雁耘参加了南湖区竞争性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考试,被确定为区科级后备干部。

  “村官”的职业魅力并不止于工作中的成就感、认同感,还在于一系列的制度激励。在待遇上,南湖区等县(市、区)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薪酬动态增长机制,给大学生“村官”吃了定心丸;在生活中,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并缴纳住房公积金;在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今年4月,嘉善县专门拿出魏塘镇团委副书记、天凝镇文化站副站长两个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

  “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加速,村建设日新月异,大学生施展才华有了广阔天地。”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村官”的职业魅力在时代变迁中越加显现,“人才洼地”的农村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成才高地”。

  如今,“村官”所散发的职业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扎根基层。来自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已进入村和社区基层领导班子109人,进入村经济合作社20人。一批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组织,成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的生力军。

  将创业进行到底昨天,桐乡市石门镇陆家庄村村支部委员陈小忠告诉记者,他现在既是“村官”,又是“羊倌”,很忙碌也很充实。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陈小忠,2007年1月成为桐乡市首批大学生“村官”,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08年,陈小忠利用民丰村建设万头湖羊生态养殖园区的机会,与其他7名大学生“村官”一道,共同投资了30万元,开始实施湖羊养殖项目。“大学生‘村官’创业一举两得,既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还能带动农民致富。”目前,陈小忠另一个创业项目——引进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得到了省农技推广基金会的支持。

  目前,许多大学生“村官”依托广阔的农村市场,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在嘉善县干窑镇青年大学生创业基地仓库里,蒲公英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婷婷经常带着一群大学生精心分拣黄瓜、番茄、生菜等时令蔬菜。“从今年3月合作社启动到现在,合作社的毛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昨天,刚接受“中国女性创业能力开发”项目培训归来的李婷婷乐观地告诉记者,要把创业进行到底。

  奔波在创业路上的大学生“村官”既不孤单,也不寂寞。在他们身后,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各种政策的扶助。如今,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全市已建立了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创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保障。

  按照“引导不主导、服务不干预、扶持不包揽”的原则,全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在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激励、指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扶上马,送一程。”昨天,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表示,要把大学生“村官”创业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村成为大学生创业创富的沃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木耳 蒲公英 数据 桑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