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北方旱区农业部门多措并举 积极开展抗旱保收工作


       网讯 当前,北方旱区高度重视抗旱工作,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力争大旱之年农民不减收。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对农民打抗旱水源井、购买抗旱设备进行补贴。辽宁省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2400万元,全省累计投入各级抗旱资金1.7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拨4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救灾工作,山西省动用省长预备金中2650万元,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支持受旱地区抗旱。黑龙江省旱区共投入抗旱资金2.27亿元,支持农民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5193眼,新增抗旱设备6048台(套)。一些县市和乡镇还采取干部集资的办法,支持农民打临时浅层抗旱补水井。吉林双辽市每眼井给农民补贴800-1000元,配套资金4500元,支持农民抗旱。

  二是实行科学抗旱。旱区各级农业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抗旱技术,有效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浇灌。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推广喷灌、滴灌、垄灌、隔行交替灌,在水源不足的地方重点推广输水管(水袋)灌溉等节水抗旱技术,提高抗旱效果,减少抗旱成本。

  三是搞好灾后田间管理和生产恢复。各地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农民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旱灾对单产的影响。对受旱的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采取中耕划锄、去除杂草、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对绝收地块及时改种秋菜、伏葱、小白菜和饲料作物,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努力减少种植业损失。

  四是发展畜牧业。及时组织农户利用绝收玉米秸秆开展青黄贮,发展牛羊生产。同时,组织好冬季畜牧业生产,力争多养一批家畜,做到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

  五是组织外出务工。各地都把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作为抗灾自救、确保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大了灾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帮助受灾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做到第一产业经营性收入损失工资性收入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田间管理 劳务输出 玉米 滴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