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审计署:“层层申报”影响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审计署公布十六省份五十县中央支农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25日,审计署公布了对黑龙江、吉林等16省份2006年中央转移支付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公告。

  2006年,中央财政拨付到16个省份的支农专项资金总计1264亿元,占当年这些省份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46%。在重点抽查的50个县中,2006年中央财政下达到这些县的支农专项资金总计54亿元,占这50个县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8%。

  审计结果表明,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专项资金总体尚未有效统筹和整合,管理机制不够科学,部分地区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等行为。

  76%专项资金用于县财政

  2004至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给16个省份的支农专项资金年均增长24%;抽查的50个县这项资金年均增长31%。中央支农专项资金用于省本级、市本级和县级财政的比例分别为15%、9%和76%,成为基层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资金来源。

  2006年,中央支农专项资金主要投向了农村公路和通达工程、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综合补助、天然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三农”的重点领域,带动地方投入1628亿元,取得了较好成效。

  依旧“层层申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审计发现,在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中,“层层申报”依然是很多地方的普遍做法,这导致了资金拨付时间长、项目执行滞后和资金滞拨等问题,影响了资金效率。

  抽查50个县申报的4万多个项目,从项目申报到批复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占总项目数39%;从项目批复到资金到位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占总项目数32%。

  从资金拨付情况看,16个省份2006年下半年收到的专款占支农专款总额的65%;50个县第四季度收到的专款占支农专款总额的44%,还有4.57亿元当年未收到。

  从项目执行情况看,这些县支农项目当年组织实施的占57%,按要求完成的仅占21%,而未实施的项目则占43%。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表示,由于设置专款的决定权在中央有关部门,对专款多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要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就必须经历层层的项目申请过程,这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资金分配“撒胡椒面”现象,难以很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欠缺整合,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

  目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没有一个对支农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的部门。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有20个左右部门参与资金管理,每个部门负责分配的专款少则一两项、多则十几项;不同部门管理的专款相当一部分用途重复或交叉。这导致中央支农专款总量虽然不少,但经多个部门按项目逐级分解后,项目点多面广,资金严重分散。

  抽查的50个县中,中央投入的按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总额为23.87亿元,分散投向了4.55万个实施项目。由于部门间职能交叉、政策要求不统一、信息沟通不通畅,导致负责资金分配的部门间在项目选择、资金投向上很难协调,项目设置重复,政策目标及内容交叉。

  16省挤占挪用6亿多元

  审计调查发现,一些主管部门受部门利益驱动或缺乏责任心,在支农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扶贫等项目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使一些乡村形成新的负债。审计抽查发现,50个县中有16个县(市)存在此类问题。如黑龙江省桦川、甘南两县中央补助扶贫项目,地方财政应配套575.84万元,实际上仅省级落实了60.56万元。

  挤占挪用支农专项资金,影响政策目标实现。据不完全统计,16个省份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共挤占挪用中央支农专项资金6亿多元,其中抽审的50个县2006年共挤占挪用中央支农专项资金1.25亿元,用于平衡预算、弥补行政经费不足和发放补贴等。

  截留、克扣农民补助,乱收费,损害农民利益。审计调查发现,有8个省份的10个县(市)存在此类问题。

  超九成被审计县未将专项资金编入预算

  在对2002年和2005年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中,审计署曾指出地方本级预算编报中央补助收入不完整的问题,财政部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出台了《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要求“按上一年执行数或上级下达的预计数编报”。但从审计调查情况看,这个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007年,16省份有77%的中央支农专项资金未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编入省本级预算;50个县未将中央支农专项资金编入县级预算的比例高达9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专项资金 农民利益 重复 天然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