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2007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草原植被生长状况

  2007年牧草生长季节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全国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好于上年,属偏好年份。

  气候状况: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在5~9月生长季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气温偏高1℃以上,热量充足,其中内蒙古东部偏高2~3℃。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水分条件较为优越,其中西部大部草原区水分条件明显好于常年和上年。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新疆北部和西南大部地区水热条件匹配较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虽气温偏高,但降水持续偏少,夏秋连旱时间长。其他草原区水热条件与常年大致相当。

  植被长势时空动态:与上年同期相比,草原植被总体长势呈现出“前期较好,中期较差,后期转好”的态势。5月长势明显好于上年,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西南等地区;6月长势与上年接近;7月长势不如上年,长势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等地区;8月以后长势逐渐好转,至9月中旬长势好于上年,主要表现在东北东部、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北部等地区。

  植被长势综合评价:全国草原植被长势区域差异明显。长势好于上年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大部、新疆西北部、西藏西部、四川西北部、华南局部等地区;长势差于上年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南部和东北部以及青海西南部等地区;长势与上年接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中东部、云贵高原、华中局部等地区。

  草原生产力

  2007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95214万吨,折合干草约29865万吨,载畜能力约23369万羊单位。

  产草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新疆、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广西、黑龙江、湖北,其天然草原鲜草产量约66397万吨,占全国天然草原产草量的69.7%。

  从区域看,北方16省(区、市)的平均单产为2232千克/公顷,鲜草总产量达58038万吨,占全国天然草原总产草量的61%。南方15省(区、市)的平均单产为5650千克/公顷,鲜草总产量达37176万吨,占全国天然草原总产草量的39%。西部12省(区、市)的平均单产为2522千克/公顷,鲜草总产量67021万吨,占全国天然草原总产草量的70.4%。全国六大牧区的平均单产为2078千克/公顷,鲜草总产量达50320万吨,占全国天然草原总产草量的52.8%。

  与上年相比,产草量明显提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新疆西部和西藏西南部等地区;产草量明显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等地区。四川、西藏和新疆3省(区)的产草量相比上年略有增加,甘肃、河南、贵州、宁夏、重庆、云南等6省(区、市)的产草量较上年增产明显,增产幅度超过10%;河北、湖北、辽宁、青海4省的产草量相比上年略有减少,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山西等5省(区)的产草量较上年减产明显,减产幅度在10~30%。

  从草原类型看,18类草原中,热性草丛类的鲜草单产最高,为10771千克/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江西和四川等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高寒荒漠草原类的鲜草单产最低,为473千克/公顷,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甘肃等高寒干旱地区。单产超过全国草原平均单产的草原类有9个,从低到高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沼泽类、暖性草丛类、山地草甸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其产量之和占全国草原总产量的59.4%。其他草原类的单产均低于全国平均单产。

  与上年相比,有5类草原产草量的增加幅度在10%以上,分别为温性荒漠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荒漠类、高寒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其产草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24.1%;有4类草原产草量的下降幅度超过10%,分别为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热性灌草丛类和沼泽类,其产草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27.1%;其他类型草原产草量与上年接近。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

  2007年,对国家近年来实施的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等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的工程效益进行了监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植被 天然草原 草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