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杯老普洱 品出新“味道”


一杯老普洱 品出新“味道”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见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一杯老普洱 品出新“味道”

  

  思茅区龙生茶业工人正在晾晒茶叶。

  看着工人们包装好最后一批出口的茶叶,董祖祥领着记者来到了留样室,这里保存着近几年所有抽检的茶叶样品。董祖祥告诉记者,每一片叶子的种植、加工信息都会被记录在一串简单编号上,产品不管到哪里,消费者都能通过这串编号进行溯源。这是做有机茶重要的环节之一。

  董祖祥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祖祥茶业的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从事制茶行当已经20多年。从1998年开始,他就坚持发展有机种植,从几十亩几百亩到几千亩,从单打独斗到带着农民一起干,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祖祥茶业的有机茶叶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带动农户有机茶种植上万亩。

  祖祥茶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多年来思茅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路径的浓缩,更是思茅茶产业变局的“一瞥惊鸿”。从定位“打造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标杆”,到出台一系列支持域内有机茶产业发展政策,再到推出“思茅有机茶”区域公用品牌,思茅区委、区政府真抓实干,让普洱茶产业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一段时间以来,记者深入思茅区有机茶叶种植基地、茶叶企业,切身感受每一杯普洱茶的新“味道”。

  

  有机种植,做一杯健康茶

  做有机茶,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重塑普洱茶产业的关键之举。在思茅乃至普洱市,这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但是,大家还有另一个共识,那就是“做有机太不容易”,且不说有机茶原料或产品是否能实现优质优价,单单变革传统的种植方式带来的成本投入,都并非能被所有人接受。

  在祖祥茶业,董祖祥和记者详细地聊起了有机茶种植的难处。他告诉记者,首先要实现整个茶园的生态平衡,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必须用其他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来替代。比如说虫害,在茶园里种植香樟树、蓝花楹、樱花等,吸引鸟类等,让虫子有天敌。其次是肥料的问题。起初,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保障茶树的营养。现在,则增加在茶园中套种豆科植物(绿肥),这样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有机肥用量,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大量的成本支出。董祖祥说:“和传统的种植、管理方式相比,有机茶的人工成本高出近1倍。就拿茶园里常见的茶谷蛾来说,我们基地全部依靠人工捕捉,除了每日结算的工资外,每捉1只虫子再奖励5分钱,只为这里产出的每一片叶子都安全。”

  几十年来,董祖祥的有机茶产业之路虽然走得很辛苦,但内心却很欣慰。因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茶农靠着种植有机茶慢慢富起来了,发展有机茶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董寨小组的茶农李云珍,从祖祥茶业起步那会儿,就一起合作了。她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都按照公司的订单进行采摘、加工,而且价格很不错,也很稳定。大家伙儿为了种好有机茶,也都愿意多投入一些。公司还会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帮助我们提升管理茶园的水平。”

  目前,思茅区全区茶园种植面积18.76万亩,其中已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2.89万亩,处于转换期的茶园面积4.63万亩,绿色认证茶园6.83万亩。

  如今,在思茅,喝有机茶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产品多元,紧跟消费趋势

  与祖祥茶业一样,龙生茶业在思茅区深耕有机茶产业也有20多年的时间,既是当地有机茶产业的先驱,也是标杆。不过,与祖祥茶业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不同,龙生茶业产品出口市场则主要在韩国。龙生茶业副总经理杨有华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出口至韩国的茶叶产品达70-80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可持续发展 积累
上一篇 : 乡村起名杂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