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发文称,为指导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措施,确保膳食风险可控,同时,降低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成本,调动农药企业的登记积极性,加快解决我国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无标可依”难题,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在组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和残留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此次《技术指南》对不同作物上农药使用成分、剂型、单次最高用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技术指南操作共有526条,涉及作物上百种,涉及农药成分63种,剂型以水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居多,且多以常规化合物为主。
其中,杀虫剂出现较多的有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氟虫胺、氟啶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涉及作物包括荔枝、芒果、甘蔗、火龙果、丝瓜、南瓜、豇豆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吡唑嘧菌酯、嘧菌酯、氰霜唑、咪鲜胺,涉及作物有大葱、枸杞、人参、冬瓜、菠萝、甘蔗、火龙果等。
目前,《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处于征求意见中。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发函,要求各地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20年4月17日前将纸质版和电子版提交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4-10/27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