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明月照故里文艺塑家乡


    更令人欣慰的是,艺术家在租赁改造农民散居院落的同时,也将审美意识传递给了村民,原住村民不再一味钟情于小洋楼,在水电气方便的同时,改造起旧院落、捡起老手艺,恢复了房子的古朴面貌。

    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公共文化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依托新建的明月村文化艺术中心,蒲江县文体旅局引进了3+2读书荟、爱思青年、i20、夏寂书院四家社会公益组织,定期开展“明月讲堂”“明月画室”“明月夜校”等常态公益文化活动。其中,赵晓钧、何培钧、宁远、李永萍等新村民陆续成为授课人;李清长期免费培训当地村民制陶,招收的第一批村民学员已完成了14期系统培训;李南书的书法篆刻也开设两年学制的篆刻传承课。

    共建共享——艺术资本带动村民增收

    作为曾经的市级贫困村,明月村无论要做什么,都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增收的问题。在明月村将历史民俗、文化风貌与文创项目实现有机融合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要素也正提升着当地产业的含金量,让老百姓渐渐富起来。

    84岁的张崇明从16岁开始在明月村制陶。“张碗厂”停产之前,他主要烧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坛子等传统陶瓷产品,一个产品几元钱。“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启动后,明月窑开始以纯手工制作和天然矿物釉为特色,在传承唐代邛窑古风的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茶具、餐具等与现代人生活相关联的瓷器。于是,张崇明也顺势成了项目的“宝贝”,被邀请参与明月窑的研发和教学。

    “文艺进乡村,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了我们忽视的遗产的价值,也通过艺术家的思维开阔了村民的发展思路。”明月村村委会主任吴俊江说,村里发展文创,引发了在外村民和大学生的返乡热潮,他们或出租闲置院落,或成为文创项目员工,或自营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不仅如此,文艺还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牵引力,激发了这片土地潜在的气质。“以往卖不掉的鲜笋只好制成笋干,成本很高,不好卖。”去年毕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罗凯在跟父母一起改建民宿的同时,还加入村里的雷竹合作社共同开发鲜笋真空包装、零食、下饭菜等笋制品,并计划通过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明月村还推出“雷竹春笋艺术月活动”,与古琴、陶瓷等艺术联合向外推出,融入市民喜爱的“踏春”活动,辅之以雷竹笋品牌推介、采摘体验、雷竹美食品鉴等,扩大品牌知名度。

    思维的变革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明月村现已引进项目36个,带动村民创业项目26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年迎来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从“市级贫困村”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8万元的跨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雷竹 春笋 农民增收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