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明月照故里文艺塑家乡


    游客可以在

    “远远的阳光房

    ”体验草木染之乐趣。

    明月村将雷竹春笋包装为文创产品出售。李耀摄

    付远书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乡村不变成留守的农村与记忆中的故园?近年来,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拥有36个文创项目,100余名艺术家、设计师进驻的新农村,引发社会关注。其文创田园与乡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

    筑巢引凤——一口老窑撬动的艺术链

    明月村地处蒲江县域西北角,长年居住于此的村民如中国大多数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为普通的村庄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但5年前的一份报告书,却让这座普通的村落变得不再平凡。

    因与邛崃市相邻,明月村自古就采用邛窑的工艺烧制陶瓷,至今仍保留着4口老窑。2012年底,一个叫李敏的民间陶艺师经实地调研向蒲江县人民政府提交了一份《邛窑修复报告》,该报告对明月村的老窑进行了考证:其始于隋唐,是四川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邛窑”,烧制工艺完整保存了唐代技艺,于“5·12”汶川地震中垮塌后断烧。因此,李敏建议修复,保存文脉。

    对此,蒲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顺势规划项目用地,引进民营资本,策划启动了“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原本在江西景德镇小有成就的李敏此刻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入驻明月村。她和团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老窑的修复,并配套建设了格调高雅的陶艺工作室、体验区、展厅和茶室。明月村村民口中的“张碗厂”从此有了新名字——明月窑。

    由此开始,以明月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项目计划以“筑巢引凤”的形式引进文创项目和艺术设施,在竹海茶山之间打造若干个“乡村公共文化客厅”。针对我国部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艺术在一边,村民在另一边”的前车之鉴,蒲江县成立了“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推进工作组,对每个入驻项目的策划、规划、推广和管理都有严格的标准。“坚决杜绝艺术家持有‘我赋予’‘我要改造’等理念,要顺应明月村的历史传统和资源禀赋,构建新的乡村共同体。”蒲江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快,“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清将自己的品牌蜀山窑工坊入驻于此,作家宁远成立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作室,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开设“呆住堂艺术酒店”,李南书成立全国第一个乡村篆刻传习所,诗人阿野带来了朵云艺术咖啡馆……目前,明月村已入驻艺术家、设计师100余位,引进文创项目36个,初步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特色的文创项目集群和文化创客聚落。

    约法三章——村民永远是明月村的主角

    与一些地方单纯吸引艺术家入驻不同,明月村引进的文创项目必须要跟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结合,并非简单地出租房子。为了让艺术家和村民进行有效融合,共建共享,蒲江县明月村项目组负责人陈奇在新村民入驻之初,就和他们“约法三章”:新村民要常驻;工作室要常态化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要定期开展。原住村民则以文创院落房东、文创项目员工、旅游合作社成员、旅游从业者等身份参与到明月村的整体建设发展中。

    从游客接待中心向村里走2公里左右,往西走过一条几百米的石板小道,在“远远的阳光房”体验草木染之乐趣与神奇已成为目前众多明月村游客的选择。作为“远远的阳光房”的员工,原住民“安静”一年前返乡发展,开始参加工作室举办的染布技艺及种植染料技术的免费培训。如今,在猪圈改造的草木染工坊里为游客悉心讲授蓝染体验课程正是她所向往的生活。

    在明月村,村民永远是村庄的主角。艺术家们通过对明月村历史文脉和传统手工艺进行挖掘、研究与发扬,发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向村民提供陶艺、篆刻、染织、乡村院落改造、大地景观营造等培训,使原住民认识到自然的乡村环境、生态的物产、传统的手工艺,还有古朴的民居、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物都极具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村民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等逐步提升,原住民与新村民也更加和谐相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雷竹 春笋 农民增收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