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绿色茶成为脱贫的“黄金叶”


    本报记者赵宇恒王岩

    5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首次设立的贫困地区茶品牌建设论坛上,一场以“科学探索品牌发展智力推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讨论热烈展开。

    “2020年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我国茶产业多分布在南方山区,是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集中产区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50%以上。因此,要突出质量立茶、品牌强茶、文化兴茶,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聚焦重点,效益优先,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更好发掘品牌的价值,是贫困地区茶产业面临的共同课题。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茶情报告(2019年春季版)》显示,2018年品牌茶首次购买量增大,平均价格上涨明显,品类高端化趋势明显。不过,在贵州、云南等产茶区仍以茶农种植、初加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茶企品牌,中国茶企品牌价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茶品牌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怎么办?如何尽快发挥资源优势,提升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如何有效防范“搭便车”行为?在“品牌发展智力扶贫”圆桌论坛上,来自贫困地区的负责人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实际,到场的专家也答得具体。

    “通过基地建设,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致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王运浩说。

    “没有规模,品牌不可能做大,没有标准,茶的产量、质量都不稳定,很难在市场上产生大的影响,也很难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深刻的印象。”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娟建议,贫困地区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时,要在明晰区域公用品牌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准入、约束、激励、评价监督等治理机制,有效防止“搭便车”现象,避免“公地悲剧”。

    论坛上,三组茶流通企业与贫困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云南普洱景东县、湖南湘西、安徽六安金寨县的茶产品的出山之路将更加畅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