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老区文脉涌新泉


    而在光山县司马光田园综合体,围绕司马光文化,融入地方农业景观和民居建筑,休闲康养、观光体验、农家乐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农民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说农业是乡村旅游的底蕴,那么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保护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合理开发其多功能性,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既增添了乡村韵味,又实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

    在光山县委书记刘勇看来,乡村产业同文化是二元互动的关系,文化是产业增值的张力,产业又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活水,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态传承的内在动力。

    每个乡村的文化符号都是独特的。将看似分散的文化串点成珠,能催生文化元素的“聚变”效益,迸发独具地方魅力的文化张力与自信。信阳在坚持各乡村因地制宜开展文化传承的同时,强化农文旅融合的规划先行,从全域旅游战略出发,积极打造出“一核两带”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带。

    一核,指信阳市中心城区和环城周边地区的山水型宜居宜游宜养城市、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两带,指大别山北麓山地度假带和淮河沿岸乡村旅游带。每个旅游带都有独具风格的文化主题,旅游带又按文化特征划分不同板块,板块内各乡村文化既水乳交融,又独树一帜。

    截至目前,全市开发规模以上旅游村(点)125个,农家乐片区1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0个,约有10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3.8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

    中央办公厅干部、光山县挂职副县长孔凡文说,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产业价值,让普通百姓受益,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在光山县泼陂河镇东岳寺村,易地搬迁安置没几年的村民的生活来了个大变样。利用独特的生态和村落文化,光山县将东岳寺村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写生小镇,每年吸引近千人次的艺术工作者和学生来此驻村创作,吃住都在村民家中。脱贫不久的村民李海青说:“现在生活好了,去年增收8000多元。艺术家住在咱这里,我也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才行。孩子也渐渐喜欢上了艺术,得让他多跟着学一学,可不能像我们这样读书太少了。”

    将文化振兴与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信阳的探索不仅让贫困户摆脱了物质贫困,还突出“志智双扶”,引导他们逐步摆脱精神贫困,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民教育意识的提高。

    敦风

    创新传统德艺推动乡村善治

    “两不愁三保障,群众过得真是强;又打渠又修路,帮助群众来致富……”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70岁的村民许兰珍哼唱着自己编的快板。作为农村文艺工作队队长,并不识字的她将党的扶贫政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德孝文化等改编成村民爱听的快板、“三句半”,在当地小有名气。

    就在几年前,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头——“赌博队长”。曾经沉迷于赌博的她,让家庭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丈夫赌气也参与赌博,竟一次输了1万多元。

    在参加村里德孝课堂的学习后,许兰珍恍然大悟,决心戒掉赌博陋习:“戒赌后我也参与上课,用说快板的方式,让更多乡亲了解党的好政策,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2013年以来,弯柳树村组织村民成立“德孝义工团”“党员义工团”“农民德孝歌舞团”,让村民自己当主角,将党的政策和优秀传统文化编成小品、相声、快板等乡土艺术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德孝课堂,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重塑村民的价值观。短短几年,这个有名的“穷乱”村就民风淳朴、井然有序了。

    弯柳树村的转变,是近年来信阳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缩影。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金霞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更能感染人,更容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文明乡风建设。

    敦风厉俗的同时,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培训产业在弯柳树村也发展起来。近些年,信阳市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文化艺术人才“千人进千村扶贫”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到乡村对口帮扶。不少民间艺人成长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像诞生千年之久的罗山皮影戏在罗山县委、县政府的抢救与保护下,一批青年传承者被培育出来,一些优秀作品借助网络视频飞入寻常百姓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柳树 休闲 强化 相结合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